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幸福民生的“安徽答卷”

2012-09-03 15:56:52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幸福民生的“安徽答卷”

2010年,在合肥首批廉租房之一“天门湖家园小区”,特困户耿小燕不仅喜迁新居,还迎来宝贝女儿的诞生。她为宝宝取名“天一”,纪念“天门湖家园”第一个宝宝的出世。幸福生活还有更多新内容:“以前一个月的工资付完房租费就剩不下多少了,现在一个月只要50多块钱房租。房子是装修好的,买点家具就能住! ”

今年,在全国保障房建设任务比原计划有所缩减的情况下,安徽不仅“一套不减”,反而增加了建设任务总量,主动向国家部委提出,上调保障房建设原计划目标,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40万套,总任务量居全国第4位。

保障房既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又是重要的发展工程。它一方面推进“住有所居”,增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另一方面能扩内需、稳增长,加速推动城镇化进程,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增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1.3万套,占目标任务的80.2%,开工量居全国第二。截至6月底,累计已有102.2万户城镇居民家庭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改善了居住条件,住房保障覆盖面已达12.4%。

2011年10月,安徽率先在全国发布保障房建设标准,让百姓住上“舒心房”。各地在规划、选址、建设等方面积极落实标准化建设,蚌埠逐项对照标准打造“样板房”,芜湖、马鞍山、宿州等市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大型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提升工程质量。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乡村,是建设美好安徽的基石。正在全省兴起的“美好乡村”建设热潮,以农民为主体,尊重群众意愿,实现保护农村风貌、改善农民生活、提升居住环境等多重目标。

走进淮北烈山镇榴园村,恍惚来到江南小镇,一幅现代田园画卷舒展眼前:潺潺蜿蜒的小河渠上架起一座座仿木桥;娇艳似火的石榴花丛中,一座座整洁别致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平坦舒适的柏油路,连起每一户农家的院门。

烈山区委书记张明告诉记者,以榴园村为中心,这里正在打造一个10万亩的石榴产业基地。庭院经济、观光农业成为群众增收新亮点。结合乡村旅游,新农村风貌改造实施的绿化、硬化、亮化等工程,换来了现在美不胜收的榴园村!

榴园只是农村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明说:“一年来,各地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和改造,着力提升现代农村的品质和品位,首批970个村庄的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改善明显,示范带动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安徽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让所有乡村都能实现美好乡村的目标。 ”

不仅居住环境改善,农家的出行条件、饮水安全更是得到根本改善。

“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曾是六安渠沟镇钟楼村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8.8公里长的“村村通”工程给这里带来整洁与便利,村民张先芝说,金线银线不如公路沿线,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不管干活还是走亲戚,走路开车别提多方便!

2008年至2010年,安徽累计投入“村村通”工程资金59.3亿元,新建了2.8万公里农村公路;累计投入逾60亿元,解决了1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泥路,通村村,农民兄弟多开心。农业产品变商品,为俺打开致富门。管他雨下三昼夜,骑车也像城里人。路旁盖起候车亭,让咱怎能不温馨! ”这首涡阳县老干部魏绍杰写的诗,充分表达了农民对出行条件改善的欣喜之情。

“民生连着民心、连着发展,体现社会公平,经济越发展,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省长李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改善民生承诺,掷地有声。

每年,安徽都会对40多万户城乡居民进行电话抽样调查。调查显示,群众对民生工程满意度在90%以上,对新农合等长效化民生制度的满意度更高达95%以上。

这条问民意、听民声的“幸福专线”,承载着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解答着一个关乎未来的“大问题”: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兴皖富民的和谐之路越走越宽,正在让美好安徽的宏伟蓝图,加速转化为每一个安徽人越来越眷恋的幸福家园。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揭秘美绝密军事基地51区!

揭秘林青霞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