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城:逐梦安徽“第一方阵” - 中国在线
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珠城:逐梦安徽“第一方阵”

2014-03-06 15:10:28 来源: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春潮涌动的珠城大地,生发着新的激情和梦想。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好于该省、领先皖北,工业经济总量进位、结构优化,文化产业速度加快、层次提升……过去这一年,安徽蚌埠围绕打造经济升级版,实干快进,加压奋进,用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将跨越赶超、重返该省第一方阵的脚步迈得铿锵而坚定。

千亿GDP、千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位居该省第五、存贷款增速分居该省第一和第二……过去这一年,蚌埠围绕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建设,绘梦筑梦,锐意进取,用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提质增速的闪光数字。

实干兴蚌,重振雄风。承载着安徽省委、省政府打造“区域特大中心城市”的深切冀望,蚌埠已经昂首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高度。站在新的起点,蚌埠将持续汇聚发展正能量,释放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朝“第一方阵”目标大踏步前进。

【强实力】 经济合作硕果满枝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蚌埠坚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向来自全国各条“经济战线”寻求对接点。深化与央企、民企合作,支持央企、知名民企在蚌发展,是蚌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路径。

回望最近三四年,蚌埠在经济合作领域步伐迈得稳健。截至2013年底,蚌埠累计实施央企合作项目70个,总投资1412亿元,已完成投资530亿元;重点调度的141个民企合作项目中,开工建设129个,累计完成投资269亿元。

一直以来,蚌埠在寻求经济合作方面都有自己的“谋略”,那就是:“躬身向前”提供各种要素保障亲商、安商,支持骨干企业扩大再投资帮商、富商。

“我说蚌埠是投资兴业的好地方,不仅因为蚌埠有很多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还因为蚌埠市委市政府营造的良好人文环境”。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十分感激蚌埠在支持中航三鑫建设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压延玻璃生产线、支持蚌埠玻璃设计院建设玻璃新材料产业园所做的努力和付出,表示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继续支持蚌埠玻璃设计院集中在蚌埠做大做强、在蚌埠闪耀发光,打造中建材新材料、新能源和新房屋示范和制造基地。

作为知名民企代表,嘉恒集团一期投资建设的花鼓灯嘉年华项目,从落地到开园也一直受到蚌埠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支持。董事长董晓华认为,花鼓灯项目在蚌埠得以快速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效益,主要归功于“彼此双方建立起来的感情联络和相互信任”。目前,集团在花鼓灯项目继续建设和追加投资的同时,已经着手实施第二期项目。

以上,只是蚌埠与央企、名企合作的剪影。它们和成百上千的合作项目一起,汇聚成蚌埠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蚌埠重返该省第一方阵增添硬气和底气。

【促转型】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底蕴深厚的资源条件,一直在不断地提升蚌埠的文化自信和自觉。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文化生产力在蚌埠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2年,蚌埠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1.16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5%;2013年,全市43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总额570亿元,接近2012年的2倍。全省“861”文化项目完成投资额连续两年蝉联该省第一。

这个突破,来源于蚌埠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推出的“五大工程”——项目带动工程、企业培育工程、品牌提升工程、人才支撑工程、环境优化工程;来源于宣传文化部门审时度势打出的“五张牌”——资源牌、政策牌、招商牌、服务牌、创新牌;更来源于全市遍地开花异军突起的文化大项目——从东到西一字排开的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大明文化园、湖上升明月、森禾现代花卉产业园、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从南到北隔岸相望的花鼓灯嘉年华、中华玉博园。

占地近1000亩、总投资40亿元的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单体动漫游戏产业园;占地3900亩、总投资36亿元的“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着力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国家级风景区;占地2000亩、总投资5.1亿元的森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中国第一、蚌埠名片”;规划占地135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着力打造省内最大、全国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一个个“大块头”、好项目,持续释放着发展的热度,彰显着蚌埠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昂扬之势。

【调结构】 现代农业风正帆扬

缺少大项目支撑,难以形成产业集聚,农业生产亦是如此。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年来,蚌埠创新思路,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强化科技支撑,聚力招大引强,书写了现代农业从小到大再到产业集聚的变迁史。

2011年,一个叫现代牧业的农业大项目搅热了皖北水乡。这个投资24亿元、建设4万头奶牛牧场、10万亩牧草种植场和日产鲜奶600吨的液奶加工厂的项目,是一个高标准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它开启的“种养一体化”探索,已经为蚌埠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深刻变革。

去年,一个累计投资12.9亿元,拟建年屠宰6000万只肉鸡加工厂、年产30万吨饲料厂、年出雏苗鸡6000万羽孵化厂、5万吨熟食加工厂,以及数个种鸡场、标准化商品鸡场的“亿只肉鸡”项目签约蚌埠固镇,为畜牧大县再添一只羽翼。

安徽省规模独一无二的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全国首屈一指的纺织车间、全国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加工基地、国内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肉鸡产业化项目……过去三年间,一个个大体量、高投资的农业大项目纷纷在蚌埠落子,用大气概的手笔在淮畔大地“吟诗作画”,为蚌埠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浙江森禾、华芳纺织、中粮、中纺、雨润……随着一大批大腕级龙头企业相继加盟,蚌埠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正在加速转动。

来自蚌埠市农委的一份数据,清楚地显示着蚌埠现代农业发展拐点的到来: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突破180万亩,土地流转率超过40%;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2家;建成3个年加工产值超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园区,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保安居】 “棚改模式”全国瞩目

作为安徽省第一个设立的城市、安徽省最大的老工业基地,蚌埠的棚户区改造任务历来繁重。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城区共有104个棚户区,需拆迁559.5万平方米;23个城中村,需拆迁198.5万平方米。

2010年开始,安徽省政府批准蚌埠为该省棚户区改造试点城市,要求蚌埠在资金筹措、拆迁安置、政策支持、改造方式、产权界定等方面先行先试,为该省创造经验。蚌埠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契机,把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作为事关民生、事关科学发展、事关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三年里,共改造集中连片棚户区96个、住宅690万平方米,改造城中村23个、住宅260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810万平方米、90852套,安置房竣工或基本竣工486万平方米,31000户居民实现了安居梦想。

与前两年相比,2013年的蚌埠棚改工作最值得一提:不仅全面超额完成该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该省综合评比中再次蝉联冠军,其探索总结出的“六有模式”,还一度成为蚌埠的工作品牌,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蚌埠棚改“六有模式”指的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推动有机构;多元筹资、突破瓶颈,投入有保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建设有主体;阳光操作、受惠于民,利益有保障;动态管理、全程跟踪,监督有平台;创新服务、持续保障,运行有机制。

正是这一模式,让蚌埠成为全国焦点。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张高丽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棚改蚌埠经验”给予高度肯定;国家住建部进行专题调研,将该市棚改“六有模式”向全国推广;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要求在该省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借鉴蚌埠经验。9月,国开行行长郑之杰到蚌埠考察棚改工作,明确表示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今年,新一轮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序幕已经拉开,将重点围绕“两环六轴”实施改造。根据规划,蚌埠将在2016年底前,率先在该省完成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

记者 张军)

编辑: 宁波 标签: 安徽 蚌埠 第一方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中国日报一周图片精选:5月23日—6月6日

上海虹桥火车站发生血腥斗殴

贵州仁怀茅台大桥及钟楼整体爆破成功

国内数位足球宝贝助威世界杯

精彩热图

雅安大妈高速路上的广场舞

北京颐和园迎来对公众开放100周年

世界麻将大师邀请赛 中国大妈PK洋妞

四川甘孜藏区文化旅游宣传周在京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