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民居瑰宝——林福如故居

2013-06-09 14:15:08 来源:中国平潭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晋公堂下植三槐漫羡相臣地位,靖节门前栽五柳爱他处士家风”,“修竹崇兰静观其趣,和风朗日足畅斯怀。”在林厝细读这些联赋对子,可以体会到当年屋主林福如,不仅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商人,更是一位附庸风雅的文化人。

在林厝二进大门的两根大木柱子,上面还刻有两幅楹联,因为时间久远,柱子上的白灰已经剥落。“这在全国第三次文物考察时,专家称这种手法叫做‘灰塑’,就是在柱子下面先铺上一层纱布,再把石灰等涂料抹上去,这是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寺庙和豪门大宅用得最多,在清代末年,远离大陆的平潭岛。像林福如大厝能用到这样的工艺,可见经济实力雄厚,再者是屋主想让这些楹联长久保存下去,能够传家传世吧。”赖民如是说。

在林厝大门外的屋檐顶上,那些五颜六色的雕塑,都出自“灰塑”的手法。因为时间久远,加上平潭风沙大,已经脱落过半。赖民说,虽然林福如故居早在1985年就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要如何系统完整的保护好类的古民居,需要政府与屋主人后代,一起来修缮,通过宣传引起省里的文物专家重视,如果能申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来可以申请一些修缮经费,这座宅院有望成为平潭的一个新景点。

纵观林福如故居的所有楹联,本土作家阿灿曾作过分类。他说,除了三幅保存完整镏金楹联外,他整理分为“唐诗汉史”、“春光焕彩”、“左宜右有”、“益寿延年”、“四利五福”、“百福千祥”、“桂子兰孙”、“紫电青霜”、“日升月恒”等九类。

阿灿说,其实这些类别并不是我特意分出来的,在观赏这些楹联时,我发现,比如“呼龙耕烟种瑶竹,招鹤下去眠古松”和“清荫满阶开画本,古午一榻坐书城”,分别的横比是“唐诗”和“汉史”。诸如此类,就有了“春光焕彩”等横批分门别类归为一体。“据我发现,林厝目前发现比较完整的楹联一共有40几幅,这比平潭的官宅詹厝的楹联多出几倍,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同时也侧射出林福如这个人是一个爱贤求才的儒商。

精细人物雕像工艺耗时三载

除了丰富内涵的楹联之外,在林厝还有一个显著特征,该民居还保留有许多精致的木石构件,石柱上雕刻冬梅秋菊,门口摆放着平潭特有的石舂臼,暗窗雕有菱格纹和万字纹。而斗拱的装饰最让人叫绝,挑梁重檐上雕刻有芝草如意花朵书卷等吉祥纹饰,而最外端四个方向还雕刻着各式人物,经历百年风雨洗刷,人物须发神态依旧栩栩如生。

“林富余民居体现了平潭民居的显著特点,单层石木混砖结构,较低矮,窗户小,开窗少,房屋一般不出檐或半檐。”赖民介绍,“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因为岛上的风沙较大,与经常遭遇台风有关;也因为平潭海风较大,木式建筑容易被腐蚀,不易保全,而林富余民居的木构件能较完好地保存,所以比较罕见。”

林福如的孙子林希明说,虽然对林厝的历史不是很了解,但是小时候,他听叔公辈的老人说,因为林厝院落大,而且雕梁画廊又多,所以单单雕刻这些木刻与楹联就费时三年,后来在这些雕工精细的木刻人物上油漆又历时三年,可见当年这座宅子有多气派。

赖民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察,发现这座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后,就着手整理记录了关于林厝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专家走访,察看后,发现这座民居自南向北分为左、中、右三个院落,右院落曾为当铺,中落分为前后厝,均为合院式,由门墙、天井,两侧护厝,正厝面阔三间,进深5柱,中为厅堂,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后厝面阔三间,进深8柱。中落雕刻、楹联等。左落为前后两进,一进面阔三间,进深5柱,穿斗式木构架。二进为明代结构,面阔三间,进深6柱。右厝二进,均为合院式,带天井和披榭。正厝面阔三间,进深5柱,穿斗式。“当时文物专家两次来到林福如故居,细细察看后,感叹这座古民居可称为‘平潭民居中的瑰宝’。”

“心理胜过地理”勤俭持家兴文办学

赖民说,这个古民居坐东朝西方向,按道理平潭起厝喜欢坐南朝北,这座宅子却是东西走向,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有趣的故事。话说,民国初年,林福如请了一位风水先生为其祖父看坟地,从福清请了一位风水先生,吃住都在山里,一住数月,林福如上山询问风水先生看的地理如何?风水先生说,看了一块地什么都好,就是对长房不太有利。林福如告诉风水先生,万事求圆满就是苛求,其他都好就行了,我就是长房,长房我说了算,就这样定了下来。风水先生说,这样的东家实在少见,真是“心理胜过地理。”

说到这个“心理胜过地理”,可以体现林福如的性格,他一生热爱公益事业,兴办学校,免费提供林氏子弟入学。现在林厝大门旁边还放着一块石碑,上书“星楼学校。”林希明说,这是他爷爷的爷爷——林庆云早年修建的私塾,现在就剰下这块石碑见证当年的学校兴盛。

赖民说,据平潭民国县志记载,林福如原名林德耀,号福予,民国六年,选充平潭第四区保卫团团总,例贡出身,即清末通过纳捐取得贡生的身份。因为他懂得经营,乐善好施,又勤俭持家,热心公益,在民国时期一度被人称为“出东门大地主”,意思是说福清东门之外,林福如可谓富甲一方,开银庄当铺,良田万顷,理所当然称为“大地主”。

历史往往会开玩笑,林福如的孙子林希明说,因为当年祖上是大地主的身份,使得他在历届的运动中都逃不掉,不仅没享受到祖上大厝和大福大贵的生活,反而为祖上的富裕所累。“老辈人曾说,刚解放时,我爷爷林福如全县最大的地主,他过节时吃的包子还是用地瓜干做馅,这是什么样的地主啊?”

今年已近花甲之年的林希明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现在林家的子孙也都发展得不错,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座当年的大厝,无非是一座破破烂烂的石头厝而已,所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能怨天尤人,生活要靠自己去打拼。言语间,林希明从偏间抱着一捆柴禾往外走,他说,老母亲今年93岁了,她希望百年之后,还是要回到祖厝,完成生命的轮回,所以准备这些柴禾,到时侯办白事时,请厨师来办酒席时用……

望着林希明蹒跚离去的身影,一座百年大宅的历史仿佛拉开帷幕,听着这位花甲老人达观的话,想起他祖上林福如的话——“心理胜过地理”。这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传奇的家族,也是一座有故事的宅子……

编辑: 邓京荆 标签: 林福如 故居 楹联 例贡 民生在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