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干部坚持“四个万家”20多年:做群众难题的终点站
88岁的孤寡老人潘美英挺高兴:没出门,在家就办妥了二代身份证,以后取个低保什么的不再愁了。
为老人及时解愁的,是福州市鼓楼区组织部长张晓容。这天走进鼓东街道,有群众聊起,低保信息系统录入需要二代身份证,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办理。张晓容一个电话拨到派出所,民警立马上门,当天就为老人办妥所有手续。
高高兴兴解愁的,不光是潘美英老人。这一天,仅鼓楼区29个党代表工作室,就接待了100多位带着各种难题上门的社区居民。
为群众办实事,怎么才能让群众满意?为什么有的事情看起来做得很好,群众还是不满意,不买账?这是近年来福州市委经常思考的问题。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四个万家”牵红线,把办公场所与群众相连,把办公时间与基层对接,福州数万党员干部腿勤了,心勤了,切切实实帮基层解难题,把活动变成常态。
其实对福州百姓来说,“四个万家”很熟悉。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福州市委在全市干部中发起“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交朋友,为群众送温暖,办实事。
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像榕树一样扎根大地,“四个万家”也深深扎根榕城百姓心中。
走过20多年,“四个万家” 不断注入新意。轻车简从,自备生活用品,自付伙食费……今年,福州数万党员干部深入山村社区,明确提出不扰民,不作秀。鼓楼区建立区党代表工作室,长乐市开通24小时民意直呼电话,闽侯县成立400多支民生服务队。创新机制,“四个万家”增添活力,看得见的发展,成为看得见的民心。
离群众近了,心就打开了。今年6月到10月,福州近7万人次党员干部,建立各种挂钩帮扶联系点5万多个,结对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3万多人,协调解决困难问题4000多件。用榕城百姓的话说,有难事愿意找干部,找得到,行得通,还办得成。
核心阅读
福州市开展“四个万家”主题实践活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数万名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院,走进群众中间,同坐一条板凳,同一口锅吃饭,同一个屋檐下谈心……广大干部像榕树一样扎根沃土,把群众意识、群众观念深深植根于心中。
入 村
离群众近了,心就打开了
“你们在这里住得还舒心吗?有什么困难吗?”今年6月以来,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多次走进基层,他到永泰县西林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时,扯过一张凳子,一坐下便和老人们聊了起来。
干部离群众近了,群众心扉就打开了。8月8日晚,长乐市文武砂镇被征地农民再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林真和几个同事来到了文武砂农场第三作业区贫困户郑国金家中了解情况。郑国金的老伴因车祸致残,老两口去年丧子后带着小孙女艰难度日,想开间杂货店维持生计,却无资金。8月30日,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文武砂镇再就业中心帮郑国金在老年人活动中心辟了一角作店址,为老两口购置了货柜货架,并通过民政部门申请了3000元启动资金,“国金食杂店”顺利开张。
福州市市长杨益民对怎样才算真进群众家门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你到村里,狗会追着你叫,说明你来得太少了;若村里的狗都绕着你的大腿摇着尾巴转,就说明你工作做到家了。
罗源县国土资源局干部陈建铭挂职飞竹镇陶洋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对此深有体会。陶洋村是毛竹产区,村民们一直希望能拓宽村道。今年村道拓宽终于动工了,却卡在一位村民的自留山处。
陈建铭找他谈心,了解到这位村民不同意是因为村干部说话态度生硬。得知原委后,陈建铭真诚地代表村“两委”向他道歉,并耐心地向他解释了村道拓宽对村子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帮助他解决家中的实际困难,使这位农民愉快地同意开山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