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两会”后,中央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及时公开部门预算。截至5月20日,报送全国人大审议预算的98家中央部门中,已有88家公开了2011年部门预算。与去年相比,今年公开部门数量明显增加,公开时间进一步提前,公开内容更加细化。有些中央部门将财政支出预算细化到项级科目,还有些公开了本部门的职能和机构等情况。
中央部门晒“三公”等支出,契合民意。从报道出的细节看,有两层深刻的含义值得赞赏。其一,今年报送全国人大审议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要全部公开部门预算。晒的范围如此之广,可以看出中央部门取信于民的决心,以及接受公众监督的勇气;其二,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财政决算草案后,98个中央部门还要公开部门决算。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财政决算草案后再公开部门决算,既是制度之必须,也意味着公开部门决算将进入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
无论公开2010年“三公”等经费的决算支出,还是公开2011年 “三公”等经费的预算支出,中央部门的这些动作,都可圈可点。其实,晒出老百姓关注的“三公”支出,并非新闻,因为此前已经有一些部门在晒。关键是要晒得详细。据报道,我国财政信息公开将走向细化,预计明年有望将公开的信息细化到第四级,即“目”一级,这将便于公众更好地监督财政支出,提高中央各部门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晒得越详细,越便于监督,也越抵达晒预算的本质含义。
要真正确保把钱花在刀刃上,还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严格审查相关草案。如何做到严格严格再严格?笔者想到了我国香港特区的经验。前不久,香港新年度预算案接受香港立法会质询和审核,审核极其严格,数字为证:超过3900条的质询问题、长达27个小时的讨论、密集的19场会议……还有一个细节是,行政长官曾荫权花几千元参加公务及社交活动,都要向立法会交代。之所以如此严格,就是“证明议员尽力确保每分每毫的公帑都是善用于社会”,也是为了使公务人员对纳税人的钱负责。
当前,晒预算已经是中央部门的常规性动作,预算草案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也是不可或缺的制度约束,但是能不能审得严格,问得严厉,值得关注。对财政的预算就应该多一些质疑,其中,质询、讨论和“刁难”或难以避免。如果相关预算不够通俗,尽量让其通俗;如果不够详细,尽量让其详细;如果发现有浪费之嫌,就压缩其开支;如果不能让人满意,甚至可以不批准、不通过。只有这样,中央部门在制定预算草案时才能认真再认真,详细再详细,节省再节省。
晒预算决算重要,权力机关的严格审查更重要。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