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沪昆高速控制性工程——贵州坝凌河大桥(2009年1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续摄
村村通缩小了城乡基础设施的鸿沟
西部大开发之初的2000年,贵州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有近万个,而到去年年底,贵州有60个县实现高速公路连接,100%的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公路,43%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农村电网网改率达到98%,实现了乡乡通宽带,行政村通电话。
由于长期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贵州许多农村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过去5年来,贵州加大水利投资力度,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和52个骨干水源工程,并对病险水库、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和配套,解决了147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5万亩,水利工程总供水量由88.2亿立方米提高到98.8亿立方米。
“十一五”期间,贵州还完成了10万多个20户以上已通电的“盲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近240万农户受益。
农村公路、小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延伸,盘活了县域经济,特色种养业、农产品深加工、客货运输、特色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起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的延伸,在教育、医疗、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信息流通等方面发挥作用,缩小了城乡数字化鸿沟。
这是记者2009年5月16日在遵义县南白镇拍摄的改造后的贵(阳)遵(义)高速公路。如今在贵州遵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见证了共和国60年来黔北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