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湖北>湖北新闻
襄阳开办"孔明学院"是教育创新还是哗众取宠
2011-04-14 20:51:4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打“孔明牌”还是培养人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国时期的孔明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通才”;在诸葛亮躬耕苦读的襄阳隆中,湖北襄阳学院开办“孔明学院”,提出培养“孔明式”人才的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来各种议论,褒贬不一。

有网友认为,襄樊学院作为一个二本学校,单靠常规招生手段,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所学院。通过开办“孔明学院”可以一炮走红,提高知名度,有何不可?而且襄樊学院这一“新颖”做法,有望打破沉闷的大学精神,值得称赞。

也有人质疑,“孔明学院”“诸葛亮班”是一种炒作。孔明学院虽标榜启发式学习,但不论生源、师资、教学配置,显然都脱不了传统的学院派窠臼。而诸葛亮是饱尝世情冷暖、阅历民生疾苦,而后遍交贤能、自学成才的“野战派”,靠一个教室、几本教材,哪里会有什么将相人杰“一批批涌现”,真正的人才需要经过社会实践反复历练。

有网友直言,“孔明学院”“诸葛亮班”与诸葛亮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研究三国的学院和班级,更不是探讨诸葛亮的学院和班级。襄樊学院此举只不过是借诸葛亮的名字吸引大众眼球而已。

对此,襄樊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襄樊学院位于隆中山脚,孔明先生当年就在隆中躬耕苦读,并在后来创作了闻名千古的隆中对。学院建有卧龙广场、苦读亭、躬耕院,还立有诸葛亮的石像。以“孔明”命名,只是提醒学生,能够传承孔明先生躬耕苦读、鞠躬尽瘁的精神,回报国家与社会。

苏顺强坦言,孔明学院现在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包括学生对自己的志趣走向、特长也不明确,目前仍处在一个探索过程中,希望在学习中发现培养。

在襄樊学院内部,学生们对此也存在不同看法。襄樊文学院大一一名姓陈的女生说,虽然没有通过孔明学院的选拔,但她认为,这种选拔方式机会均等,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而物理与电子学院的一名姓赵的男生则认为,既然大家在进校时进的是同一个专业,就不应该把学生划成三六九等,让他们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如果是想创新教育模式,完全可以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全校推广。

教育创新与就业需求的平衡

李豹是诸葛亮1班班长,以前学的是国贸专业。谈到在孔明学院的学习,李豹用了一个“忙”字来形容。除一些基础课程外,还开设有《管理学》《社会学》《高等数学》《评判性思维》等课程,这些是原来的专业所没有的。

李豹告诉记者:“老师很注重对我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堂管理课上,就“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老师专门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这种教学形式在别的班级很少出现。

记者旁听了一节心理课,课堂上,老师授课方式与普通教学没有明显区别,但课堂氛围比较活跃。针对几名学生的迟到,老师还专门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心理课老师李国毅说,教师教学会进行多种尝试。课上他曾组织学生观看香港电影《枪王之王》,并让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在其他班很少进行。

记者了解到,孔明学院学生还有一项“特殊权利”:学生只需向老师登记,即可不上课表安排的课程,自由选择上其他专业的课。

襄樊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设立孔明学院是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全国许多高校也在进行这种探索。学院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让全校学生都按照这种新模式培养,但学院全力保证其他学生的教育,这些博导、资源教授也会给他们授课。而且为了保证公平,孔明学院实行自愿制和淘汰制,除了学院规定必上课外,学生也可以按照进校时的专业,选修相关专业课程。不适应学习或学习能力达不到要求者可要求退出,选择相关专业完成学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孔明学院的初衷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试图淡化专业概念。但在3-4学年进行素质培养阶段,学院又极力想往某个专业上靠,确保学生有一技之长,便于就业。

以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实际来看,本科阶段教育主要面向社会、应对就业,“孔明学院”强调淡化专业,那学生学习课程的实际用途在哪里?“诸葛亮班”学士学历证书在社会上能被认可吗?学生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将来的就业发展是什么?针对他们又有什么样的个体培养方案?

对此,苏顺强坦言,孔明学院的培养模式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尚不能完全脱离当前社会就业形势要求,言语中透露出无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涂艳国教授表示,当前全国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许多高校也都在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探索,襄樊学院这种做法无可厚非,而且襄樊学院紧邻古隆中,借诸葛亮的名号为学院命名都可以理解。但值得研究的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到底该如何设计?如何要求?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许多高校一窝蜂地搞创新性人才培养,根本没有考虑到学校生源、师资、实力等相关情况。

他认为,现在许多高校领导、教育部门将创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了学校想方设法搞创新。固然,教育需要改革创新,但更需要脚踏实地培养人才,学校在这方面进行攀比不可取。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出席纪念活动。青海玉树地震22.32万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详细
点击排行
  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温家宝: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人民讲真话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