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推荐> 本网专稿

兄弟知青恋大山--记冷水江知青苏瑞祥、苏瑞林

2012-05-09 17:12:33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兄弟知青恋大山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5月9日讯(记者周黄 通讯员 奉立群)如果说谁都有自己一生魂梦牵绕的心灵憩园,那么冷水江知青苏瑞祥、苏瑞林兄弟最依恋的热土,无疑是他们曾经下放过的小山村——紫鹊界梯田深处的新化水车镇白水村。哥哥苏瑞祥下放后,落地生根,娶妻育子,永远留在了山村。弟弟苏瑞林,也下放在那儿做了7年老师。去年9月,退休后的老知青第二次“下放”,回村里当起了代课教师,又干了快两年。

1968年,22岁的苏瑞祥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从小城冷江下放到水车镇白水村。10年后,很多人落实政策回城了,唯独他留了下来,一晃42年过去,当年的帅小伙而今两鬓染霜,已是68岁的古稀老人。他在山里当了2年农民,做了34年山村教师,山民们亲切地叫他“大苏老师”。

大苏也有机会离开这个穷山村。1979年9月,伙伴们想方设法相继返城,唯有他不急不躁平静如初。碰巧县知青办主任张天宇是他学生,张主任也不打招呼,私下帮老师办妥了回城的一切手续,电话通知老师第二天回城上班。好意难却,他打起背包回到新化县城无线电厂上班了。谁知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与孩子和山民混熟了的他面对工厂里那些铁疙瘩,怅然若失总觉得不对味。一身傲骨从不求人的苏老师,第一次破例找了熟人朋友。12月,上班仅三个月的他又回到了水车锡溪中学。学校很快就要放寒假,校长说到下期再安排课务,可他死活不同意,说中学安不下就去小学。拗不过他的倔强劲,校长给他匀出了两班数学的满额教学任务,他才傻傻地笑了。

他是毛主席“上山下乡”号召最彻底的执行者,为了“革命”到底,苏老师就在当地找了位漂亮可人的姑娘,后来又有了活泼可爱的女孩,还建了座小巧别致的板屋,组成了一个温馨甜蜜的小窝。他“赖”在这儿不走了,紫鹊界是他真正的家,而冷江毛易却退位成了他的“娘家”。苏老告诉我们,就在几年前,他老家的侄儿、外甥们仍不死心,要“掳”他回城。说是退休后再不走,就把他的板屋“强拆”了。可他怒目圆瞪咆哮:“谁敢动一片瓦,我和他断绝关系!”对付不了这个犟老头,晚辈们只好乖乖地从城里来乡下看望他老人家了。

他的倔强真是有点怕人呢。前年,他为白水小学捐赠了价值12000元的150套学生桌凳,在乡里传为美谈,为此有记者准备前去采访,但没人能见到他。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找了曾是苏老学生的奉华强老师陪同,才得以见到隐在梯田深处的这位老知青,才有幸探寻到他感人的人生故事。没想到众人称颂出手大方的苏老师,竟然那么小家子气:他抽的是老旱烟!

在学校,在村里,苏老师帮过的学生、村民无数,但很少有外人知道,因为他忌讳被人知道。我想探问那位受过苏老师帮助,后来求学成才的罗章连老师(她为学校捐了5000元)的情况,苏老的嘴巴严得很,淘不出半点信息。他老人家才是真正淡泊名利的高人,没有一星半点的做作。一壶酒,一袋烟,几份刊报,就是他生活的全部。经了解才知道他的退休金每月1400,老伴每月1200,刚送完女儿大学毕业,手里并不宽余。

弟弟苏瑞林,今年66岁,为了区别,大伙就称他“小苏老师”。

他比哥哥晚几年来水车,惊人的是俩兄弟却下放在同一个村子,他们一定是紫鹊界的有缘人。小苏老师在白水呆了7年,同样是做老师。在村小学干了4年,后来在山下的锡溪中学教了3年初中。1979年,小苏老师随知青大军回城,安排在工厂。后来,在新化县林业局工作,直到2006年退休。

7年的山村教师生涯,影响了他一生,成了他一辈子割舍不下的浓浓情节。此后,远方莽莽梯田王国里恬静的小山村、破落教室里闪着亮光的双双黑眼睛、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山农,一直在他最隐秘的梦乡深处晃荡。或许是越到晚年,那份思念越是势不可挡。最近七八年,他每年都会来紫鹊界两三次,可还是解不了那份“思乡情”。

前年9月,村小学缺老师,忧心不已的大苏得知情况后告诉了城里的小苏,他兴奋难耐,自告奋勇要求来村里做“代课教师”。他逢人便说自己在白水没待够,7年老师没做足瘾。于是,时隔31年,已退休的64岁老人苏瑞林第二次“下放”到了水车白水村!是每月800元的代课金,还是梦中的那份情怀让他心动了呢?

世界真是奇妙啊!在小苏老师就教的三年级,竟然有30多年前他教过的学生的孩子!父亲读书时,苏老师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再教他们的儿子时,苏老师已是花甲老人!

和他的哥哥一样,他们是“精神的贵族”。去年,由香港雁心基金会援建的白水小学新楼落成了,看到学校仍将使用几十年前破烂不堪的桌凳和办公设备,兄弟俩一合计:哥哥捐桌凳,弟弟捐会议桌、办公桌。他们要让村小学焕然一新走向新学期。

采访完两位苏老师回来,我心里有股热流一直在涌动。想到抽旱烟喝老酒却无私捐资助学的大苏老师,想到背已微驼仍然站在讲台前激情不减的小苏老师,我心里升腾起一个最朴实真挚的愿望:祝两位老人健康幸福乐度晚年!

来源: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记者周黄 通讯员 奉立群)编辑:文新征

编辑:张少虎 标签: 知青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