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首页|时政|经济|市州|商务|投资|外企|名企|旅游|酒店|美食|风情|访谈|专题|图片|进入英文版
Home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ity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Travel Hotels Food Tradition Specials Photo
湖南双语网> 今日湖南> 本期关注

汉语桥比赛搭建文化沟通之桥(译文)

2013-08-20 15:12:47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在线

汉语桥比赛搭建文化沟通之桥(译文)

记者 冯志伟 文新征 李福生 杨飞跃

湖南省省会长沙市通过举办由外国选手参与的大型语言类竞赛--汉语桥活动而备受关注。

经过初赛激烈的角逐,123位参赛者在数千名国外大学生中脱颖而出,来到长沙参加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复赛和决赛。一年一度的盛会由中国国家汉办与湖南省政府联合举办,“我的中国梦”是本年度参赛的主题。

湖南省副省长李友志说,汉语桥比赛从2002年开赛以来,吸引了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参赛选手。比赛的组织者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

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选手Alistair Bayley介绍了每年十一月墨尔本赛马比赛中的亮点“帽子秀”,“这个秀非常独特,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希望我能让人们更加了解我的祖国。”

来自日本的选手Aki Fukushima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穿着和服的做工精致的娃娃,并说她希望向人们更多地介绍她家乡的文化。“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娃娃,这个娃娃含义深刻。在日本,许多姑娘把这种娃娃当做定情信物送给男生。”Fukushima曾在中国留学,她说正是周围中国同学的友善和热情激发了她学习汉语的热忱。

本次比赛也为各国不同的参赛选手提供了交流学习经验的平台。Michael Mashakada是津巴布韦的选手,尽管他学习汉语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他的汉语知识足以和那些已经学过几年汉语的选手媲美。“我喜欢一边慢跑一边听汉语听力。你听的越多,就会发现汉语越容易学。”Mashakada说道。

为提高参赛选手的汉语水平,大赛组委会邀请了一些语言学家和汉语教授来到长沙,在参赛过程中对他们进行训练。许多选手反映他们在汉语学习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的选手说,他们通过比赛学到的东西能比在自己国家耗费几年时间学到的还要多。除了汉语导师,组委会还邀请了一些开幕式的特别来宾Richard Sears就是其中一个。这位和气的美国老人有个亲切的外号“汉字叔叔”。Sears从1972年开始研究汉语,那时他只有22岁。为了促进汉语学习,他全身心投入研究汉语词源。在2002年,他创办了一个网站,可供人们免费查询汉字千年来的演变过程。

另一位特别来宾是Jamie Bilbow, 在开幕式中他和中国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共同表演。在香港长大的Bilbow 2011年参加了汉语桥比赛。因为对汉语和中国的喜爱,他从香港搬到了北京,并在北京鼓楼和什刹海地区,用一辆午饭小推车开始了他的厨师生涯。现在Bilbow 在鼓楼附近开了一家餐馆,教人们做西方料理。

大赛组委会还组织了选手们前往毛主席故乡韶山,帮助他们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现代史和湖湘文化。同时组委会还安排了选手游览观光位于湖南西部的凤凰古城。除了观赏到风景如画的凤凰,选手们也体验了当地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参赛选手专访:比赛增进友情与信任

第十二届汉语桥比赛选手Kyrylo Chuyko 是乌克兰塔拉斯舍瓦基辅国立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常被其他的参赛者描述成开心果,有着极大的热情。经过了三年半的汉语学习,现在Kyrylo可以流利地用汉语进行交流。

Chuyko的母亲是乌克兰的一位教师,她经常让儿子接触说不同语言的人,如法语,俄语和德语。偶然的一次机会,Chuyko听到他的一个朋友在说汉语,他立刻对汉语的发音着了迷,并且对蕴含在汉语中独特的中国文化怀有巨大的好奇心,从此他与汉语有了不解之缘。

过去几年,Chuyko 多次来到中国旅游。“每次我来,都能感觉到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Chuyko说道。在学习汉语之前,他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书籍和电视节目,这使他对中国有了经济贫穷落后的错误印象。但是当Chuyko来到中国后,这种误解迅速消除了,取代而之的是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国家,在这里有很多繁华的都市。

2011年Chuyko参加了汉语桥比赛夏令营活动。“通过那次活动,我对汉语桥比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决定更加努力地学习中文,在将来参加汉语桥比赛。”Chuyko说。2012年,他在黑龙江大学作为交换生学习一年,这一年的学习生涯让他更近距离地全方位了解了中国。今年,Chuyko以参赛者的身份第三次来到中国。他说,他有信心而且已经做好了比赛的准备。当被问起他自信的来源时,Chuyko说自己的自信归功于三年半的努力学习和参加其他比赛和活动所积累的经验。

Chuyko在斯里兰卡和来自中国,德国和保加利亚的志愿者们为当地孩子支教两个月。他们发挥所长,教授孩子们英语,艺术表演,辩论和舞蹈。“就如我参加这个汉语比赛一样,那两个月的经历让我交到了许多朋友。”Chuyko说。

中国的美食也加深了Chuyko对这个国家的感情。“光是知道不同种类的中国菜系就让我惊讶不已了。”Chuyko透露说,自己最爱的中国菜是湘菜,粤菜和浙江菜。他补充说道,自己很喜欢中国的文化氛围,尤其是集体主义,Chuyko 说:“中国人喜欢集体行动,喜欢聚在一起去外面吃饭,而在我们国家,大家都习惯于单独行动。”

汉语言文化传播基地:湖南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电视报道让汉语桥外国大学生中文竞赛变得更加时尚,有趣”,国际汉语文化中心院长冯一粟说道。位于长沙的国际汉语文化传播基地从2008年来连续承办了几届汉语桥比赛,而今年,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专家发现,汉语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难度和难点,所以,今年的汉语桥比赛有了一套全新的参赛系统。总冠军将在最终的决赛里,从不同大洲的洲冠军中产生。比赛的重点将会更加集中在中国文化而非汉语这门语言本身上。在月初的汉语桥开幕式中,几位著名的中国艺术大师带来了京剧和中国功夫的表演。

自2008年来,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1000多名外国学生参加了汉语桥决赛。冯说,希望每一位参赛学生都能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他补充道,大赛连续地成功举办,能够为组织者之间的合作和努力做出贡献。负责主办本次大赛的非营利性质的国际汉语文化中心是由孔子学院总部,湖南省政府,地方媒体和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共同创办的,除了举办汉语桥比赛,该中心还致力于将教育和湖南传媒资源相结合,寻找传播汉语言的“明日之星”。

中心的工作者还计划和制作了电视用语和文化课程,采用漫画和动画片形式教授汉语,并用多媒体为孔子学院的教师们提供教学训练。该中心还计划开发新的产品来扩大全球汉语和中国文化市场,目前,由基地发起成立的湖南文远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运作。

(原文刊载于2013年7月26日《中国日报》第22版)

编辑: 宁波 标签: 汉语桥
首页|国际|中国|财经|评论|博览|军事|体育|图片|娱乐|时尚|明星|情感|论坛|博客
关于我们|About us|服务条款|新闻热线|广告服务|诚聘英才|建议意见|客服中心|网站导航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105000081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法律顾问:湖南邵文律师事务所 首席律师 刘邵武 电话:0731-85515938
Copyright © 1998 - 2011 China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日报网(北京英信联信息咨询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10-8488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