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打造内陆开放型“港口”(译文)
2013-12-27 (中国日报)冯志伟 徐潇
湖南省衡阳市政府正着手改善城市的物流设施,着力推动衡阳的进出口贸易。
“改革创造一个环境友好、经济开放的服务平台”,衡阳建成了湖南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当地官员称,衡阳的对外贸易水平已大幅度提升。
自综合保税区在2012年开始运行之后,作为政府规划的四大内陆港口之一,已经有超过3600个集装箱在此中转。
“路与出路”,在当地政府的批准,新的公路和铁路以及海上联合运输都已打通。一条更具活力的运输大动脉正进一步促进衡阳在进出口贸易上夺取佳绩。
政府数据表明,新道路的建成,不仅提高了清算货物效率的50%以上,更减少物流成本30%。
目前,5条高速公路贯穿衡阳,衡阳成为了湖南城市高速公路里程最高的城市。
衡阳不仅是武广高铁的铁路运输中心,也是连接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通要道。
衡阳城市规划官员表示,衡阳即将建设一个新的铁路线。
与此同时,衡阳正在建设机场和航运中心,也在监督建设10个物流园区。截至目前,衡阳已有14工业园区,包括一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开发区。
“物流园区在精算货物方面更加高效了”。衡阳工业园区的346个公司共产生了总计301亿元(50亿美元)的工业产值,约占总数的36%。 “要为开放型经济建立一个友好的环境。”衡阳市市委书记李亿龙这样告诫当地官员。
“一站式服务”,衡阳市加快了项目审批效率,对项目审批推行一个窗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制。实行重大项目审批由部门全程代理,规定企业用地等各种证照办理时限,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制,及时解决重大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同时,衡阳市政府还牵头,组织海关、检验检疫、商务、银行、外汇、工商等开放型经济职能部门和重点外贸企业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研究外贸新政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帮助外贸企业利用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此外,每年由市政府牵头,组织海关等以上部门到外资企业集中的县区和园区实行上门联合年检,减轻企业负担。
除了通关平台,园区平台同样有重大突破。衡阳市现有工业园区14个,建设面积达93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9个,其他园区4个,入园企业总数达346家,其中省级以上园区企业228家。
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沙洲工业园)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松木工业园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衡钢工业园获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特变电工、金杯电缆、紫光古汉等特色产业园相继建立。去年衡阳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6%。
从物流平台看,衡阳市已形成“铁公机”立体网络。衡炎、衡邵、潭衡西、衡桂、南岳等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一;武广高铁、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成运营,衡茶吉铁路即将建成,怀邵衡铁路即将开工,铁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二;南岳机场和土谷塘航电枢纽全面开工建设,“水、陆、空”大交通格局初步成型。目前,衡阳市正大力推进白沙、松茶、哲桥等十大物流园区建设和交通节点的无缝对接,货畅其流的物流交通平台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
今年前三季度,衡阳市取消行政许可项目1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3项;推进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网上办理行政许可事项14万余件,居全省第二位。政务服务效率最高、企业运行成本最低、外商投资环境佳的开放名城正成为衡阳的靓丽名片。
湘雅医改:破解基层卫生瓶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成立于1906年,现隶属于位于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现有临床医技科室和亚专科81个,编制床位3500张,员工近5000人,年门急诊量超过20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0万人次,年大中型手术6万台次。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8个,其数量居全国医院第4位。
为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湘雅医院力求平衡各方资源和改善医疗保健措施,该医院探讨了改革的新方法。
“我们的改革举措极大地刺激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热情,这符合未来医疗市场的方向,”孙勇说道。 “湘雅医院近些年来的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改变了医院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观念,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解放了内部生产力,促进了学科的长久发展,形成了符合目前医改环境和要求,也符合未来医疗市场走向和竞争环境的良性机制,”湘雅医院孙虹院长坦言:“改革的信心和原动力源于对国家政策、行业态势和自身状况的战略分析。”
看病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好的公立医院很普遍。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以及所带来的供需矛盾是最主要的问题,专家说。为了缓解大型公立医院的负担,湘雅配合当地私人医院通过分享其品牌和高质量的设施来共同为人民服务。
根据协议,湘雅负责管理私人医院到2031年,主要负责发展规划、重大决策的制定,以及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
大多数优秀的医生均在大城市的公立医院工作,而且一些普通社区和乡村医疗诊所则广泛缺乏人力资源,这也是医疗改革的另一项难题。
为了协助基层医疗机构招聘有经验的医生,湘雅已经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水准和对人力资源进行扩招。 湘雅医院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理论讲座,特殊的研讨会、远程培训和案例讨论。它还帮助他们学习适用于他们的识别医疗技术。
在2010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医生培训国际研讨会上,孙虹教授介绍了“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受到了来自印度、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地区和国内十多所高校的著名专家的高度关注,被业内专家誉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和社区医生培训模式”。专家们认为,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效果,促进城乡医院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在过去的三年里,长沙市湘雅医院支持了全省五个县和五个社区以及全国9个省的医疗服务。而且也培训了近2000名社区医护人员。
金健大米:开创中国大米品牌新纪元
作为中国农业的发祥地之一,湖南常德仍然保留了8000年前的稻田以及可以追溯到6000千年前的水稻品种。
总部位于常德的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优质粮油深度开发和新型健康食品研制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粮食第一股”、“中国大米第一品牌”。2012年,公司被评为中国粮油企业100强、中国大米加工企业50强。
金建米业多年发展至今,形成了以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为主业,药业和房地产业为辅业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并以大米为产品龙头,构筑了面向全国的营销网络平台,产品覆盖了全国所有省份85%以上的大中城市市场,米粉、面条和软塑输液等出口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中东地区。
截至目前,金健发展形成了大米产业、米制品产业、面制品产业、油脂产业、乳品产业、药品产业及贸易产业等七大重点产业项目,建立了面向全国的小包装粮油产品市场营销网络。
除此之外,金健米业进入了全国2800多个大型KA卖场系统,拥有终端销售网点近10万个,省会城市产品覆盖率达100%,地级城市产品覆盖率达65%。到2015年,金健更预计销售金额有望突破50亿元大关。
在金健米业取得了一系列风光成绩的背后,金健米业在细节方面同样精打细算。在金健米业,从一粒简单的稻谷到变成一粒大米,需运行一公理的机械管道路程,经过五大环节,十九道工序,经过多道品质关卡,最终完成“绿色把关”。
2009年4月,金健米业20多个粮油食品产品的绿色食品续展顺利通过。通过这些专项产品认证,公司在基地的管理、产品加工的质量、安全控制、新产品开发方面的管理水平均取得明显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安全状况更获得极大改善。
英文稿刊载于《中国日报》2013年12月27日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