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超 通讯员 李兆)
63岁的袁松林,是湖南湘潭一名信鸽培育者。
20年前,袁松林在湘潭长途汽车站旁建了一间鸽舍,名字颇为文艺,叫“梦圆”。
“梦圆”鸽舍取名文艺,但是身临其境,更直观的感觉,是惊叹。刚走进鸽舍,鸽群就热闹起来,它们迅速向袁松林围拢。翅膀扇动形成强风,几乎让人睁不开眼睛。
袁松林安抚了激动的鸽群,记者发现,“梦圆”鸽舍内别有动天。这间位于楼顶的鸽舍,被隔成4间木结构的房间。里面节能灯、巢箱和供信鸽休息的木架一应俱全。
这些人工培育的信鸽,和市面上的肉鸽或者宠物鸽不同,它们强壮有力、静不下来,回转的双眼中神采焕发。
而喂养这些信鸽,其实颇有讲究。
“它们吃的都是高档粗粮,价格比人吃的粗粮还贵。”袁松林说,信鸽被他养得十分“娇贵”,每天都要喂食玉米、小麦、黄豆、花生米,以专门饲料。160只信鸽的食量可不秀气,一个月要消耗鸽粮500斤。
信鸽升级“赛鸽” 以赛会友
湖南湘潭,信鸽比赛氛围浓厚。
很多鸽友在精心培育后,会派出品种优良的信鸽参加比赛。
2014年,9300多只选手鸽参与了多个级别的大型比赛,主要竞赛项目包括:春季短跑王赛、300公里与500公里大奖赛等,群众基础深厚,竞赛水平很高。
因此,在湘潭鸽友圈,花大价钱培育信鸽,并将信鸽升级为“赛鸽”的,不在少数。
要在众多的赛鸽中脱颖而出,袁松林认为,后天的培育固然重要,但是依靠“血统”挑选优良赛鸽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样必不可少。
“每只赛鸽都应制作一张详细的血统表。”袁松林告诉记者,信鸽繁育遗传很重要,如果祖辈是名鸽,其后代也会很优秀。
而为了培育一只优秀的赛鸽,一些养鸽名家,甚至会费尽心血培育十几代。
信鸽是群居动物,为了培育优秀赛鸽,袁松林每天都会待在鸽棚中观察种鸽。到了育种期,他还会数次跑到鸽棚里,帮助种鸽拆对重配。
陪伴信鸽 贴心守护
喂饱了信鸽,忙碌的袁松林也停不下来,他还要做信鸽的“保安”和“医生”。
“会不定期的检查鸽子的健康状况,还要帮助鸽子防范天敌。”袁松林说,黄鼠狼、老鼠、野猫都是鸽子的天敌,一旦潜入鸽舍,后果不堪设想。
对鸽友来说,鸽子的死亡和“离家不归”是最煎熬的。这其中,赛鸽的“出走率”最高。
2003年,袁松林喂养的赛鸽“小黑熊直子”参加一场300公里赛时,没有在预定的24小时内回巢,让袁松林在鸽舍内坐立不安。
最后,“小黑熊直子”平安归巢,不过脚上多了一根长长的红绳。袁松林猜测它在回家途中被人抓了,后来幸运挣脱。
感情深厚 分享“育儿经”
鸽友们的交流,也是鸽友圈发展壮大的基础。
在湘潭信鸽协会会长袁松林的引荐下,我们认识了湖南湘潭的另一名鸽友:黄铁山。
在黄铁山看来,喂养鸽子和养儿育女差不多。他在40平方米的鸽舍里,笑着和我们分享“育儿经”。
“玩信鸽,可不单单是喂食和训练,学问包含育种、保健、鸽舍设计等,方方面面都有说不尽的门道,我是琢磨了几十年,还是摸不透这神奇之处,就像养儿育女一样。”养鸽30年的黄铁山望着扑腾的爱鸽说。
黄铁山每天早晚都要放信鸽出笼活动。在他看来,鸽子出笼,就像孩子短暂的离家。搜易,自鸽子出笼开始,黄铁山就会目不转睛的关注鸽子的飞行轨迹和状态。
时间长了,也摸出一些门道。
“如果信鸽飞出后在鸽舍附近盘旋,身体状态八成有问题。健康的鸽子出笼会很兴奋,飞了半小时才转圈回来。
黄铁山也酷爱赛鸽竞技。“我们是鸽子的教练,我们的乐趣,只有圈里的人才会懂。我觉得,鸽子胜利回巢的喜悦,丝毫不亚于春节里和自家小孩的重逢。”黄铁山乐呵着,笑起来一脸褶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