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湖南双语网6月30日讯 和大多数毕业季忙着狂欢的同学相比,中南大学2012级的硕士生尹琨更希望好好休养一下,毕竟这半年来,他很忙。除了精心准备毕业论文的相关事宜,尹琨悄悄地干了一件他所认为的“小事”: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5年3月8日,尹琨突然“消失”在学校里,中南大学却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湖南省红十字会发来的关于尹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感谢函。这让尹琨的导师李艳感到内疚,“开学初的论文研讨会上我还批评了尹琨,要他抓紧。”
每隔半年献一次血
对于熟知尹琨的同学,事情发生后大家并不感到意外。这个在中南大学已经7个年头的年轻人,几乎每隔半年就会去献一次血,先后一共进行了5次。 “一开始想献却不敢献”,尹琨回忆说道,在2008年大学生涯的第一个国庆节,他和同学在逛街时偶遇一台献血车,在相互鼓励之后,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无偿献血生涯。
而后的每次献血,他总会喊上几个同学一起前往,“同学之间的陪伴能克服献血的恐慌感。” 在2013年的一次献血结束后,护士向他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中华骨髓库,当提及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后,尹琨决定加入,“虽然当时也没想过以后一定能救人”。
“捐”与“不捐”
2014年9月5日,长沙红十字会传来消息,尹琨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骨髓初步配型成功。这离尹琨加入中华骨髓库已经相隔整整一年,连尹琨自己都逐渐忘记了这回事。突来的消息让尹琨心里难以平静,除了可以救人的激动外,还有对于捐献流程的不熟悉,这让他感觉有些犹豫。尹琨尝试性地与身边好友提及此事,得到的是好友一致的否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人体意味着什么大家并不清楚,所以选择本能地排斥。”尹琨说道。这让尹琨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先不告诉家里人,否则容易引发家里人的担心。
在那之后的几天里,尹琨浏览了大量的资料,在查阅到了中南大学曾有过两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案例后,尹琨自己的担忧消除了。 2014年9月19日,红十字会采集尹琨5ml血液样本进行高分辨检验;2015年1月27日,体检正式通过。尹琨悄悄地进行着捐献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等待着捐献日的到来。
温情的五小时
2015年3月12日,干细胞采集的日子如期而至,开始了“生命传递”的历程。据尹琨回忆,采集工作前要5天就要开始注射一种促进造血干细胞生长的动员剂,尹琨需要承受超出一般捐血者的不适,在注射动员剂后,常常会出现心跳加快、背部酸痛、头皮发胀等痛苦。
由于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是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整个过程需要循环抽血,完成采集的全过程需要耗时5个小时。
“五个小时并不难熬,老师和我的同学们一直陪我聊天”,尹琨说道,尤其是导师李艳的到来以及关怀,让他学业上原本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下来。伴随着鼓励声,谈笑声,五个小时很快过去了,病房里传递着造血干细胞,同时也传递着温情。
不久以后,红十字会人员向尹琨转达了远在千里之外的被捐助者的感谢:非常感谢您能够无私给我捐献,……让我有时间去爱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爱我的人…… 对未来,尹琨表示还会继续献血,同时希望以后能与被捐助者见上一面,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就好像茫茫人海中抽中彩票的两个人。”
编辑: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