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卖出了往年的苹果价
种了8年的土豆,丰宁平安高科的董事长钱晓国从来没遇到过今年这样的情况:2000亩的土豆,除了部分留作种薯外,其余的大部分,从地里一挖出来,就被淀粉厂、粉条厂、快餐企业、薯片厂等各种各样的下游企业抢购一空,而且价格也比往年高了不少。
钱晓国的土豆农场在河北丰宁县的鱼儿山牧场,那里的气候和土质都非常适合“夏波迪”等优质土豆的生长,所以一开始,他还认为,自己的土豆品质好,市场都抢着要。
入秋后,全国土豆都进入收获期,从媒体的新闻中,钱晓国很快发现,在全国的土豆主产区,甘肃、内蒙古、陕西等地区,土豆不论大小、好坏,价格都齐刷刷地上涨。最终传导到消费者的菜篮子的时候,土豆已经卖出了往年的苹果价。这时候,他才意识到,很多地方冬季的当家菜、那个最不起眼的土豆,已经接过了全年物价上涨的接力棒。
在北京最大的批发市场,往年也就五六毛一斤的土豆,在这个秋天卖到了1.3元左右。等再到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土豆的价格已经跟往年苹果的价格差不多了。
与蒜、姜、绿豆等农产品不同,土豆不仅是老百姓餐桌上的重要菜品,而且还是薯片、粉条以及一些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所以土豆价格的上涨,引发了下游产品价格的连锁反应。
老百姓最切身的感受是麦当劳的炸薯条涨价了,超市里的薯片分量瘦身了。可在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会长周庆锋的统计数据里,用于加工的土豆,今年的价格“一路暴涨”。
他告诉记者,2009年土豆收获季,用于加工的土豆价格一般是每吨500元~600元,但今年9月,收获季刚刚开始时,土豆的价格就已经高达每吨1000元,到了9月下旬和10月份,价格又涨至每吨1200~1300元,而且“三北”地区还出现了抢购原料,农民惜售囤积现象。
“这种情况历史上从未有过。”周庆锋说,加工1吨淀粉需要7吨半土豆,所以土豆价格的涨落对淀粉企业影响很大。另外,淀粉加工用的土豆一般都是个头较小的土豆,好的土豆都在菜市场上流通,但是今年价格上涨后,很多用于加工的土豆也流通到了市场上,因此淀粉加工受了很大影响。很多淀粉企业为了规避风险,都不敢满负荷生产,又导致了淀粉的价格上涨。10月中旬,淀粉的价格已经突破每吨万元,但即使如此,企业的利润也是很低的。因此,许多淀粉企业在原料价格超出1100元/吨时,便不敢收购、加工,停产观望了。
周庆锋说,在甘肃、内蒙古等土豆主产区,很多企业以土豆为原材料,土豆价格的高涨对当地的经济影响很大。由土豆价格上涨引起的连锁反应开始在整个产业链中传导开来。
调查显示,11月份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今年全面开花式的价格上涨将对国民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分析说,今年物价上涨都是生活必需品涨价,所以首先对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大。
再有,农民会把涨价作为一个信号,把农产品存起来,特别像土豆这样容易保存的,这又会推动土豆价格进一步上涨。另一方面,如果不对农民进行适度引导,农民有可能扩大土豆种植面积,造成供大于求,价贱伤农。
此外,刘瑞也赞同周庆锋的观点,土豆价格上涨貌似食品价格上涨的一部分,但由于其是很多产品的原料,势必带来下游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商品价格的上涨还将产生连锁效应。
农产品高价时代来了吗
2000亩土豆卖了好价钱,但钱晓国一直在琢磨,究竟是哪些原因推高了土豆的价格,因为这关系到他明年产量的定夺。
在他看来,市场主动提高收购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这其中主要是生产成本上升。就拿收土豆这一项来说,过去,他雇工人收土豆,从地里挖出送到车上,一天给工人70元,现在,至少得140元。而且常常是拿着钱都找不到人,附近村子里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最忙的时候,他甚至要到南方找工人。再有,运输成本上涨也添加了土豆价格上涨的砝码,他的估算是,运输成本至少上涨了30%。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会长周庆锋认为,今年土豆价格上涨既有合理成分,也有极端不正常的地方。
合理的是,2008年、2009年,全国曾大范围地出现“卖薯难”,土豆种植户损失严重。这一灾难直接影响了农民今年的种薯积极性,2010年种植面积下降五成左右。但周庆锋认为,加上产量,以及人工成本等因素,加工用土豆的合理价格应该在每吨800元左右,像现在这样每吨卖到1200元就不正常了。最终淀粉价格突破每吨万元就更不正常了,即使在欧洲,淀粉的价格也只是每吨1000美元左右。
更让周庆锋担心的是,由于前期价格上涨,一些农户和经销商大量囤积土豆。据统计,有的地方被窖藏囤积的土豆占到了总产量的40%,这种情况历史上极为罕见,进一步推高了土豆价格,加剧了原料不足矛盾。
周庆锋说,这种囤积是非常盲目的。一方面,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打击囤积居奇。另一方面,近年发展起来的南方省区利用冬闲田反季节种植马铃薯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这些马铃薯在明年二三月份上市后将导致目前价格大幅跳水。
事实上,在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后,学界关于农产品是否进入高价时代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