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欧美等市场的输入性因素变动也增大了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并对CPI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全球流动性仍然宽松,美、欧都将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因外部需求下降和通胀压力减轻,将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货币。宽松流动性、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持续存在,大宗商品价格还将高位运行。
“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国际因素,大多是短期的,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增大了不可预期性,”许光建说,“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中国和国际确实存在着双向影响,中国的大宗商品波动也会对国际产生影响。”
美欧债务危机在2012年继续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调控物价在全球化背景下愈发显得困难。除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压力外,受国际环境影响而产生的经济波动亦不可避免;积极发挥宏观政策的调控作用、着重研究调控的力度及适合的方式,对于复杂环境下的物价调控来说显得愈发重要。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被认为是稳定物价的基本前提和有利条件。业内专家指出,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的前瞻性及中期效果,增强弹性和灵活性,努力化解各种风险。
关于如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庄健认为,首先是保证供应,从供求角度提供有效供给;其次是保障经济增长的稳定;此外还应在推动价格改革的同时,同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市场开放,允许民营力量加入,形成健康的市场机制。在农产品价格方面,应该重视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对养殖业补贴以稳定农产品供给,提升其抗击风险能力,让农业自给自足,减少对外依存度。
来源:新华网 编辑:马原
相关新闻:
专家:个税起征点应与物价挂钩
发改委称物价上涨不可避免 稳价安民任务艰巨
发改委约谈17协会保物价稳定 食用油巨头缓涨价
物价“向前葱” 百姓怎么办?
工资增长怎样才能跑赢物价?
梁振英:物价和楼价是香港主要的民生问题
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收到264件涉及“稳定物价”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