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包治“百病”吗
2012年,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曾出台了一系列土地、财政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来支持公租房的发展,而就目前的趋势来看,2013年全国范围的公租房建设比例将会继续扩大。
但是,有业内专家认为公租房建设规划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有些地方,特别是县级城市过量配置,存在大量的闲置。与此同时,包括北京等一线城市却房源不足。专家认为,保障性安居建设任务由国家统一规定,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需求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人们的居住习惯和居住要求。
就目前来看,北京市的规划中已经考虑到以上因素,拟在整个“十二五”期间筹集公租房30万套以上,占公开配售保障性住房的60%以上。业内人士称,地域间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已经获得重视,在未来的规划任务中将会充分考量以上因素。
公租房迎来大发展是好事,但很多网友担心是不是会出现性价比不高的情况——毕竟多地出现了公租房空置现象,是因为这些房源所在的地段过于偏远,居民的交通和生活非常不便。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陈国强认为,政府在规划公租房项目尤其是一些独立的公租房项目时,需要选择一些出行比较方便,有较好配套基础的地段,不能为了赶进度或完成指标,匆匆忙忙地把项目上了。
能顶得住资金压力吗
我国现阶段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除中央及地方财政外,大头要靠通过其他渠道筹集资金。与出售型的经适房、限价房不同,公租房只能逐年收取租金。前者一次性就可以收回建设成本,后者要经过十多年才能收回建设成本。大量垫付资金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畏难情绪。
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人员姜雪梅表示,目前公租房建设或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建设公租房需要大量资金,不承诺一定的资金回报率就很难吸引社会资金的加入;而资金回报率高了,公租房的租金水平就不能低,就会导致公租房空置率偏高。
陈国强认为,要出台支持引导企业更多投入公租房建设的政策,运用税收优惠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公租房供应,有助于推进公租房建设的多元化进程。也有专家指出,可以运用法律规定,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承担一定的公租房建设的责任。
公租房要想一统保障房,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破解。(记者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