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长期以来以国有经济为发展主体,民营经济是一块短板。
如今,这种状况正在悄然改变。不久前召开的吉林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上,吉林省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地位被概括为“一个50%、三个70%”:增加值占50.5%,税收、从业人员、投资占比均超过70%。
为了填补发展滞后的沟壑,吉林省将民营经济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重点,采取“放水养鱼,给鱼予氧”的措施,改善政策环境,鼓励全民创业,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在吉林大地,民营经济正在成为老工业基地大发展的新支点。
“放活水”:改善政策环境
今年5月,不到30岁的王义博带着些许紧张来到辽源市政务大厅咨询公司注册问题:“我想办个公司,但是不了解注册流程,资金也有点紧张。”
根据‘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王义博的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在6个月内到位20万元就可以先把企业注册起来。两天后,王义博拿到了营业执照。而以往,注册一家企业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迈过四道门槛。“我原本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新政策让我这么快、这么便利就把公司成立了。”
今年,吉林省制定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这份意见被认为含金量高又实惠管用。决策者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发展民营经济一定要重视“放水养鱼”,水少鱼就少、就长不大。
这份意见有很多新亮点,如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和条件,坚持“非禁即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允许以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林权等作价出资,其出资比例可占注册资本总额的70%。
吉林省还变审批制为注册制,先照后证。虽然还没办理“肉牛屠宰”和“牛羊肉及牛副产品销售”许可证,内蒙古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雪峰就已经拿到了他的全资子公司吉林省东方万旗肉牛产业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
吉林省还下决心加大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2013年,吉林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专项资金及发展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并要求地方也要相应建立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专项资金及发展基金。
“养鱼苗”:推进全民创业
去年,王岩是舒兰市一名普通农民,以种植苗木为生。今年,他自己当了老板,办起了苗木种植有限公司。去年,梁利峰是一名国有企业下岗工人。今年,他也当了老板,开始经营自己的保温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如今,吉林省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像王岩和梁利峰这样的创业者,他们在吉林省全民创业政策的推动下,成为极富发展潜力的“鱼苗”。
吉林省将全民创业作为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首要任务,鼓励各级政府免费开展“创业者、小老板和企业家”培训,开展大学生、退役士兵等拟创业者到符合其创业方向的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带薪创业实习试点。
在吉林省辽源市有这样一个创业园区:179名大学生创办了128户企业,创业成功率超过80%,3244台设备实现年产值5亿元。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的李晶是创业大学生的一员。每天,李晶的三十多台织袜机都在高速运转,在织袜机的轰鸣声中,她编织着自己的创业梦想。
在创业推进中,吉林省跳出单一由劳动就业部门管理的局限,形成了多部门合力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工会、残联、妇联、教育、民委等部门都广泛参与进来,或开展创业培训,或寻找创业项目,共同推进创业。
为了鼓励更多人才投身到创业大潮中,吉林省今年还出台措施规定,党政机关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经批准,可以分别脱岗进行为期不超过两年和三年的创业培训,培训期间保留原职务级别、编制、人事关系和工资福利待遇。
“注氧气”:实施科技创新
来自吉林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7500户,技工贸总收入达5970亿元,比2000年提高了近20倍。
针对民营企业容易长不大、层次低的难题,吉林省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助推器,为民营经济池水注入“氧气”。民营企业开始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为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吉林省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开放实验室等专业技术服务资源,依据其对外服务收入对当地政府做出的贡献,五年内由同级财政给予资金补助。
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民营企业规模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吉林省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万亿元,同比提高30.3%。吉林省计划到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主营收入、增加值和市场主体数量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
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说,“同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阶段性差距。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突出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
随着民营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吉林老工业基地正在逐步实现新的崛起。
实习编辑 黄金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