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二人转(一汽、吉化),农业增效慢,科技很靠前,经济后边站”,有人曾这样形容吉林的窘境。
2009年以来,吉林省把“科技引领”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以“激活科技”重新审视“资源优势”,以“科技星火”开启全民创业新平台、新产业、新路径,经济发展渐入佳境,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激活创新动力--“叩开“资源宝库”
坐拥100多家市级以上科研单位,40多所高等院校,每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接近500人,在全国名列前茅;汽车、石化、轨道客车等产业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粮食商品率、调拨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如果产业特点和科教优势能合二为一,吉林省的发展将会如虎添翼。
守着“资源宝库”却没有“先得月”,吉林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始终低于全国水平。
“重视科技就是重视吉林的明天,投资科技就是投资吉林的未来。”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的一番话阐释了在促进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征程中,吉林人的新共识。
从2009年起,吉林省开始启动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双十工程”,2010年,提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的“三动”战略。2012年底,吉林制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这份不足万字的“33条”,含金量高、导向明晰、政策优惠力度大,被称为“历史少见”。四年三个重大决策,将创新驱动战略牢牢定位为发展战略。
创新平台、研发基地、科技园区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白山松水间。吉林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建立稳定科技交流合作关系,建立了中俄科技园等9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示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家,省级20家。与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9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100家。吉林省以项目推动为抓手,先后实施85个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级财政科技经费由从2007年的1.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5亿元,引导地方、企业、科研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共投入资金56亿元。
这些阵地,吸引包括院士在内的500名名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对接服务,新成果进入企业,新产品走向市场。先后获得授权专利103项,新产品185个中,各类标准、生产规范、软件著作权38件。仅去年一年全省获得发明授权就达1579件,比上年增长31.44%。去年,吉林获国家科技奖励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数量和水平均为历年最高。
搭建创业平台--“金字塔”促科技成果开花结果
“过去企业搞创新都是慢慢来,不着急,最近都忙着申报项目,一下变得风风火火。”吉林省技术交易市场主任王贵辉感慨。
企业创新活力喷发,靠的是“金字塔”型的科技发展计划体系。该体系覆盖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个链条,“塔尖”是“双十工程”,即每年支持10个重大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集中解决针对重大科技需求,能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集中力量办大事,工程不断“开花结果”。前两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获专利授权82项,开发新产品95个,实现工业增加值85.3亿元,实现利润16.3亿元。
“公司的‘高清晰高均匀度全色LED大屏幕显示器’作为第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已被认定为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在财政性资金采购中优先购买。”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瑞光说。这个起步只有20万元注册资本的公司,在政策的扶持下,如今不仅净资产已超亿元,更是站在世界LED显示应用领域的最前沿。
科技计划支撑体系的“主体”是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等。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吉林将政策的阳光打破所有制的界限,投资和支持全部跟着项目走。全省已实施的4批45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均为企业牵头承担,42个项目由民营企业承担,单项投入均在千万元以上。4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