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吉林省来说,犹如激流中行船,既面临经济下行的挤压,又经历着灾难频发的考验。吉林闯过一道道难关,坚定地向目标前进。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吉林省在探索实现振兴的道路上,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思路越来越清晰。2013年,吉林省委鲜明地提出了“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全省发展的共识。
“五大发展”既是回望2013年时,吉林在发展航道上划出的深刻印记,更是着眼于长远的战略谋划。
创新发展:科技引领转型
2013年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十周年,随着十年政策推动效应的释放,吉林的发展也进入一个转型的重要关口。
在破解了一系列计划经济遗留的体制性障碍后,结构性难题成为吉林发展面临的最现实矛盾。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里投资占70%,消费占30%;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比超过50%,重化工业在工业中占比高达71.5%,都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原料型、高耗能的产业发展特点仍然突出。
产业要创新,最核心的是科技创新。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说,面对新形势,大力破解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吉林在科技和教育上有先天资源优势,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每万人中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政策的突破成为吉林科技创新的先导。一项项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尤其是于2012年底推出的支持科技发展“33条”,在金融支持、奖励政策、人才机制等方面的优惠力度之大“历史少见”。科研投入不断加大,由2012年的4.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突破6亿元,研发经费被要求年均增长要保持在20%以上。
一个个旨在将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资源整合的创新平台在2013年不断兴起和壮大。汽车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省政府与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省内外的8所著名高校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包括重大项目、基础研究等在内的“金字塔”形创新体系更加夯实。
在政策扶持和平台支撑下,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起来。长春天火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在政策引领下,加入了吉林省创业孵化产业园,并争取到了建设扶持资金200万元。
目前,公司已成为一汽轿车、长安哈飞等十余家企业的供应商,一下子“麻雀变凤凰”。
科技创新也让吉林的人参实现了“二次创业”。曾几何时,吉林的人参在市场上成了低端货,“卖出了萝卜价”。在实施“科技人参”工程后,通过与高校进行科技合作,组建研发机构,构建从规范化种植到产品开发等一系列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吉林人参走向高附加值道路。2013年秋季,人参平均价格是2012年的两倍,为吉林省有人参种植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统筹发展:拉长民营经济“短板”
吉林省提出坚持四个方面的统筹,即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统筹“四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吉林省委财经办主任郭庆海认为,“相较于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吉林省的工业化处于从初期到中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尤其是城市对农村拉动力不强、民营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更加明显。这也决定了吉林实施统筹发展的任务艰巨。
2013年,吉林在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着眼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和统筹城乡发展,吉林科学编制了城镇化发展规划,重点研究解决人口城镇化、产城融合、建设用地等问题。除了将梅河口和公主岭两个县级市作为试点,实行省直管县改革外,全省还确定了22个重点建设的示范城镇,出台了38条支持政策。以特色镇和中心县城带动,加快由“乡”到“城”转变。
民营经济一直是吉林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短板。2013年,吉林将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召开了全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出台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意见中包含10个方面40条高含金量的优惠政策,让民营企业家们感受到了春意盎然。很多民营企业家不仅对省委书记王儒林“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的发言记忆深刻,也从政府和金融等部门服务上感受到了变化。
让长春驰美汽车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梅感到意外的是,过去找银行贷款特别难,2013年银行却主动来找他们,帮企业成功地贷了40万元,政府还有贴息。原来,是市里有关部门在了解企业需求后,在政策框架内和银行进行了沟通。
优惠政策让长春鸿达高新技术集团也尝到了甜头,今年,公司以评估值达5000万元的产品专利和少量抵押物,换来了1.5亿元贷款,使企业摆脱了资金饥渴的困境。
吉林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五大工程: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素质提升、集群发展、市场培育。一个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图景正在白山松水间铺开。
绿色发展:用好生态财富
43.8%的森林覆盖率,让生态环境和资源成为吉林“最大的特色、最宝贵的财富、最突出的优势和最重要的品牌”。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深刻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根据地理空间分布,吉林省有针对性地重点实施了三大工程——在东部实施长白山林区生态系统修复工程,逐步对国有林区实行全面停止采伐,保护自然原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在中部实施粮食主产区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重视土壤污染问题,着力解决化肥、农药、工业污染等问题,保护珍贵的黑土地;在西部实施生态区建设工程,逐步恢复湿地面积,推进退耕还草还林。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在吉林快速发展。白山市提出了生态立市战略,以生态产业群替代传统污染企业。该市依托长白山资源优势发展矿泉水产业,“打水牌、兴水业、吃水饭、建水都”。2013年,恒大集团与白山市签署合作协议,将投资100亿元开发矿泉水项目。
“要让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吉林省环保厅厅长王国才说,吉林省将2013年确定为环境保护项目落实年,实施了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污染减排、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五位一体”的项目推进模式。到目前已全面完成1200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开放发展:长吉图打开合作大门
处于内陆地区的吉林一直有着大开放的梦想,长吉图开发开放这一国家级战略为吉林人实现这一梦想插上了翅膀。
长吉图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立足于东北亚区域。吉林省发展的主体区域长春、吉林和图们江流域的延边地区正处于东北亚的几何中心。如何把这一几何中心变成具有强大拉动力的经济中心,是长吉图战略的中心任务。2013年新春伊始,吉林省委就召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提出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为总纲,带动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围绕长吉图开发开放,一个又一个的发展载体和平台获得了长足发展和整体跃升。珲春国际示范区获国家批准,中新(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这两大园区与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长春空港经济区共同成为长吉图战略框架下吉林省新的四大开放平台。
大开放倒逼吉林省加快区域化进程,打造核心竞争力。最大的变化是长吉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在相距80公里的两大核心城市之间,形成了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八大功能区以及众多的节点城镇。城市群加上经济产业带的迅速隆起,正在释放强大的集聚效应。
与此同时,以延边区域为中心,一个又一个的国际通道不断贯通:关闭9年的珲春至俄罗斯马哈林诺铁路口岸实现常态化运营,珲春市至韩国束草客货混装航线恢复运营,新建中朝圈河大桥……不仅打通了对俄、朝、日、韩等周边国家的运输大动脉,也打开了长吉图区域通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大门。
安全发展:作为头号民生
“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2013年,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在中央报刊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在全省干部中带来了强烈的震动。
2013年,对吉林省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既有洪灾与地震的天灾,又有煤矿事故和火灾的人祸,连续发生了5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痛定思痛,决不要带血的“GDP”,将安全作为发展的最大前提和头号民生问题,成为干部们的共识。
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安全发展长效机制的意见》,构建了包括责任落实、督促检查、考核评价、追究问责等一整套制度体系,着眼于长远发展打造安全“防火墙”。明确提出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事关安全发展的权重和考核力度;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不合格的,对所在地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实行“一票否决”等规定。
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一个网格化监管为依托、社会化监督为保障的新型安全监管体系正在全省探索施行。吉林省安监局副局长张沛林介绍,全省各地已建立网格化责任片区3万余个,专管人员5万多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也正式启动。吉林省安全生产正朝着网格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有机融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