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命工程”的分量
5月20日下午2点,在芦山县思延乡周村顺河组的一块平坝上,村民们正在召开“坝坝会”。“我们村后的山上有一处崩塌,明天施工队伍就要来处理,悬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要落下了。”村民胡顺友说。“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一个月来,严防次生地质灾害,一直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震后首夜,315名专业技术人员和3个航测组就到达灾区。我省首次大规模使用低空无人机侦察,为地灾防治长了一双“天上的眼睛”。此外,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建立畅通无阻的信息上报制度。截至目前,雅安及其周边9个市(州)51个县(市、区)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14322处,涉及159309户、768092人安全。
每一户人、每一个人的安全,都必须有完备的预案和措施来保护。
这是“生命工程”的分量!
关键词·查灾
布下天罗地网,查出14322处地灾隐患点
5月20日,在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张芦山地震重灾乡镇的航拍图——这张图是地震首夜就绘制出来的。
两次地震叠加、余震多、植被茂密,隐蔽性强、地处暴雨集中区……“我们把地质灾害的防治作为‘生命任务’,全力确保‘大震之后不添新伤’!”在震后专门召开的地灾防范新闻发布会上,传递出四川坚决防治次生灾害的决心。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不同场合多次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数次专题研究部署次生灾害防范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灾区一线指导安排除险安民措施;省级相关部门和灾区市(州)、县乃至乡、村、社全体总动员,目标直指严防次生地质灾害。
防灾先要查灾。全面摸清地质灾害隐患点,才能做到各个击破、心中有数。所以,紧随315名专业技术人员抵达灾区之后,来自全国25个地勘单位、500余人的专业技术队伍也争分夺秒赶赴灾区,国内顶尖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指导——“大震之后不添新伤”成为震后地质灾害防范的硬任务。
查灾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芦山震后,我省在全国首次大规模使用低空无人机侦察,着力畅通信息上报通道。排查出的1432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雅安市2784处,芦山县576处,宝兴县463处。
防灾重在意识提高。我省将1.4万余处隐患点的基本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邀请权威专家向群众宣讲地质灾害知识,增强了灾区群众的地灾防范意识。
“目前,灾区地质灾害的排查已转入常规动态巡查阶段,12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治理工程已全面启动。但随着主汛期的来临,地灾防范的弦仍一刻不能松!”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