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省统计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前11个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自7月以来的工业企稳迹象进一步巩固。”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如此说。
同样企稳的不只是工业。11月,全省外贸、消费等多项主要经济数据均创下年内新高。另一组数据也佐证了这种向好趋势:前11个月,四川公路、水路运输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9.8%。
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接连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在这样一个特殊困难接踵而至的年份,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四川“两个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扎实开局,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定的抉择: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
这个“稳”,来得殊为不易。
放眼全国,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产能相对过剩……中国经济已经告别高速增长的时代,转而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再看四川,不仅与全国一样面临稳增长与调结构的“持久战”,还经历了接踵而至的“遭遇战”:从年初的春干冬旱到“4·20”芦山强烈地震,再到“7·9”特大洪灾等极端自然灾害。省统计局预测,仅“4·20”芦山强烈地震,就将拖累全省经济增长近0.3个百分点。
一时间,学者、官员、企业家都感受到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川南重镇宜宾,感受到“寒意”的浓重:煤炭和白酒,占据宜宾工业经济半壁江山,今年,这两大行业双双面临冲击,并直接导致该市前11个月规上工业同比增速仅为6%。作为市场“神经末梢”的企业感受更为直接——惊雷科技负责人透露,公司连续10年保持的销售收入两位数增长记录在今年被打破,首度滑落至一位数。
然而,四川“滑”不得。作为西部省份,“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变。同时,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也决定了四川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必须要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保持一种追赶跨越的发展态势。
早在去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就指出,要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3年5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兴省之要,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以此为指引,“三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全省竞相跨越新格局;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形成“四化”同步发展新态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转型发展、跨越提升新动力……
7.8%、8.5%、10.6%、11.4%、11.4%,这是过去5个月来,全省工业经济划出的上行线。
10.8%∶9.8%,这是今年前三季度四川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川东北经济区和增长最慢的川南经济区的增速对比。二者差距,仅为1个百分点,显示出区域发展差距正在缩小。“稳中有进,最难的是稳。”在熊建中看来,今年的这个“稳”字,已经至少在四个方面得以明确:一是总体经济运行平稳,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在如此多特殊困难累积的情况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二是产业稳定,其中,粮食生产已经实现“七连增”;三是投资消费持续增长,11月,全省消费创下年内新高;四是物价稳定,3.3%——自9月以来,我省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这一同比涨幅。
主动的作为:抢抓机遇 拓开增量
12月11日,天眼科技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等投资142亿元的60个项目在绵阳集中开工;五天后,宜宾集中开工总投资370亿元的76个项目……在今年,这样的密集开工并不少见。
活跃的项目开工背后,是抢抓机遇的巧妙运筹。
距离“4·20”芦山强烈地震不到一个月,“央企入川”活动高规格举行,60余家央企负责人集结入川,带来高达2387.3亿元的投资。紧随其后,“民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相继举行。省投资促进局提供的数据:“三大投资促进活动”累计签约项目投资总额8336.9亿元。
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上演。这场全球最负盛名的财经盛宴首次移师中国西部,就吸引了全球600多位跨国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及世界知名政治家和学者汇聚。
仅仅几个月后,又有两场财富聚会接踵而至——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吸引了10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海内外嘉宾参会,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以更加国际化的姿态让世人将目光聚焦西部、聚焦四川。
嘉宾如约而至,为四川带来先进的思维启迪,更带来实实在在的支持。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同一天,戴尔成都全球运营基地投运;次日,德州仪器与成都高新区宣布百亿级合作战略,将在成都建立其下一个封装测试基地……稳中有进,关键在抢抓机遇。一个个大动作,不仅提振全省上下的发展信心,更洞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在“双11”淘宝销售额突破350亿元同时,位于四川简阳的唯品会物流仓储中心同样繁忙。当地负责人介绍,这一西南最大的物流仓储中心,二期总投资额6亿元,项目一入驻,就引得当地电商及物流运输项目纷至沓来。
引进一个企业,引爆一个产业。省投资促进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全省今年新签约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992个;上半年“三大投资促进活动”签约项目履约率82.4%、开工率65.6%。
直面的勇气:
重拳出击 奠基长远
稳中有进,贵在进。进,需要拓开增量的智慧,更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
7月,注定将成为2013年四川经济编年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月份:当月,全省工业经济刚刚走出的“小阳春”急转直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6月的12.6%,大幅下跌至7.8%。
面对如此形势,8月初,《2013年下半年工业经济稳增长八条措施》出台,提下达技改贴息资金1亿元,出台直购电试点政策和丰水期富余电量消纳措施、切实为企业减负等一揽子举措。
政策效应立竿见影。8月起,全省工业经济逐步企稳。
然而,企稳的走势并没有打断决策者对于导致下滑原因的深层追问。透过数据下滑,决策者看到了全省经济发展长期积淀的结构性矛盾:发展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受国家限制发展的高载能行业和产业过剩的企业较多。省委副书记、省长魏宏坦陈,“如果不抓紧从结构上去根本改变产业现状,从投资上去蓄积后劲,全省经济难以乐观。”
重拳出击。一场煤矿清理整顿的战役打响,年内,400个小煤矿将走向关闭。在钢铁、水泥、多晶硅等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兼并重组、抱团发展频频上演。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高耗能、高载能产业在全省工业中的占比在下降,煤炭、水泥等行业的占比分别较去年同期双双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均掉头向下。
曾经的“短板”也在补足。
5月,《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公布,六大重点工作、五大改革措施,不仅铺平了农民入城之路,更拓展出扩大内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3个月后,针对又一处发展“短板”,《关于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和《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双双“出炉”,民营经济发展迎来利好。
一年来,抓投资、促工业、促消费、推进城镇化——4个“8条措施”,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10条措施”,逐一落地。
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四川篇章,四川实现了“稳中有进”的新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