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市文明委审议通过的新修订的 《上海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标准(2011版)试行》,以“和谐创建”为根本理念,并贯穿于各类创建测评指标体系之中,最大限度地激活社区(小区)、村镇、单位与行业的创建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据介绍,上海自制订并按照2005版精神文明创建标准进行创建以来,特别是经过2010年世博会的洗礼,原版创建标准已有部分不能适应和满足深入开展创建的需求。为了把迎办世博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转化为长效机制,适应世博后上海城市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目标。经市文明委决定在2005版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的基础上重新修订。2010年10月上旬,市文明办组建了“2011版上海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标准研究”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积极推进测评研制的基础上,形成涉及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镇、文明村、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等六套测评 (考评)标准,3月10日至15日网上征求各方意见,于3月18日经文明委全会原则通过,并进一步试行,希望社会各方在新版标准试行的过程中提出更切合上海实际的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市文明办负责同志昨天就有关 《上海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标准(2011版)试行》介绍了新版标准的五个主要特点:
——突出 “两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新版标准的六套测评体系,均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思想,并将有关具体要求体现其中。
——突出世博后“十二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趋势、新要求。在六套测评体系的管理规定中均明确弘扬世博精神、放大世博效应,不断提升上海城市的环境文明、秩序文明、服务文明、礼仪文明的要求。如在各类创建指标中都突出志愿服务的要求;在文明社区中,将绿色环保、低碳生活、垃圾减量、消防安全、减灾培训、楼组邻里和睦等内容纳入测评体系;把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第一次纳入文明行业、文明单位考评。
——突出处理好新老创建体系的传承与创新、夯实基础与抬高门槛的关系。首先是增设新指标。如新增“公共安全”、“志愿服务”、“流动人口管理”、“绿色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测评指标。其次是提高测评标准。如社区单位共建率、居民安全感、残疾人保障覆盖率、社区服务满意率、公共文化设施完好率、创建文明单位员工知晓率等要求都有了不同程度提高。第三是修订完善测评内容、测评标准。如修订完善六套体系中有关思想教育、管理制度、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内容和标准,同时进一步确定了“约束性”、“基础性”、 “引导性”指标分值。
——突出问计于群众和体现创建合力、广泛吸纳广大市民与市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如文明社区标准中,38项三级指标中按职能部门意见修改的有 9项,占24%。文明小区20项二级指标中按部门意见修改4项,占20%。文明村测评体系的16个二级指标全部修改,职能部门的意见占到12个指标,占75%。同时,还征求了市民群众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并予以积极吸纳。
——突出创建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六套测评体系框架结构的相对一致性;二是六套测评体系的测评标准,均有权威出处;三是六套测评体系的数据采集,均以“网络在线”采集材料审核数据为主,简化材料,强化过程。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洪梅芬) 编辑:张少虎 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