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7日开幕的陕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了解到,陕西省已连续两年实现“新增财力80%和财政支出80%用于改善民生”,今年继续做出这项“民生承诺”。从2007年编制全国首个省级五年“民生预算”,到如今持续推行“两个80%”,陕西省以制度“硬指标”确保民生“软投入”,用“真金白银”把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落到了实处。
“硬指标”约束“软投入” 财政支出显现民生“亮色”
2662亿元--这个沉甸甸的数字,是陕西省财政去年民生投入的总量,占到财政支出3326亿元的80%,实现了政府既定目标。
“放在几年前,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的投入数量如此多、比重如此高,是预想不到的。”陕西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陈小军说,“去年陕西民生投入涵盖了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保障房、移民搬迁、文化事业等方方面面,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陕西省财政厅介绍,2008年至2012年陕西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的投入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覆盖领域日益增多,投入标准明显提升,投入机制从“临时性”转变为“制度化”。
为解决民生难题,陕西省五年前编制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民生预算”--《陕西省2008-2012年“民生八大工程”预算报告》,规划5年投入1118亿元。“八大工程”包括教育、就业、卫生、社保、住房、基础设施、文体、社区服务等,共40个项目。
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张社年说,五年前各地民生建设尚在探索之时,陕西以“民生预算”的方式,把原先临时性、分散性、短期性安排转变为系统性、规范性、长期性安排。到2010年底,陕西“民生八大工程”3年累计投入达到1154亿元,提前两年完成目标。
伴随整个国家民生建设步伐的加快,陕西省对民生的投入早已超越“项目化”的“八大工程”,涵盖到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近5年陕西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从每年1000多亿元提高到2600多亿元,累计达到9255亿元。
张社年介绍,近年来陕西强化预算约束,确保各级财政民生预算落实到位,同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管理“三公”支出,挤出资金保民生。最近连续两年,陕西省政府提出并实现了民生投入的“两个80%”目标:每年预算安排新增财力和实际支出结果的80%都要用于民生。财政支出由此显示了公共财政的民生“亮色”。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民生“大事”编织幸福生活
“从山上搬到山下,住上了15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条件好了,也不担心泥石流了,还让我找着对象结了婚。”家在陕南山区白河县宋家镇光荣社区的移民户黄治兵说。黄治兵一家人居住条件的改善,得益于规模宏大的陕西移民搬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