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学者称中国院士严重老龄化 权力介入成一大原因

2013-02-27 09:06: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八九十岁院士,其实已经远远告别了科研的前线

李侠介绍,自己文章中引用的数据,都是从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公开资料中搜集整合而来。根据这份统计,在中科院全部709名院士中,70岁以上的有527人。而中国工程院764名院士中,这个数字更是达到604人。

李侠同时看到,与中国院士老龄化现象相对应的,是随着时代发展,科学家发表学术著作的年龄逐渐提前,年轻化趋势明显加强。

他发现,16世纪科学家发表重要学术著作的平均年龄是50.1岁,而20世纪上半叶已降到34.9岁。并且,他推测21世纪和22世纪科学家发表著作的平均年龄应为32.73岁和30.06岁。

对比两组数据,李侠有些沉不住气了。

“元老院模式必须改革!科学不是怀旧的城堡,科学是一项需要未来也创造未来的事业!”他在文章中“大声疾呼”。

显然,李侠并非第一个注意到”院士老龄化”现象的人。在2007年的国土资源部院士遴选会上,一位领导在会上说,该部所有的20名院士中,70岁以下的只有两人。2008年有媒体报道,在植物学领域从事传统学科研究的院士,最年轻的也已经72岁。

最早因“年龄问题”向院士制度发难的,也并非李侠。最早发出的声音,正是来自被李侠称为“元老院”的院士群体。

据媒体报道,在2005年一次“圆桌会议”上,76岁的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向院士制度发难,称很多院士都七八十岁了,“当上院士后没有什么新的成绩”,“即使有点成果,也可能是学生帮着做出来的”。

军事医学科学院前院长秦伯益则把七十多岁的自己比作一个“锈迹斑斑的古旧花瓶”。他还记得在一次有几位院士参加的会议中,有人当面指出这些老先生都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工作需要你们,还是你们需要工作?”

“人在38~45岁之间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过了这个峰值年龄之后,他需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延缓自己知识的衰退。”这位曾经研究科技政策的教授解释,“八九十岁的院士,其实已经远远告别了科研的前线。”

而让李侠更为担心的,是那些实际上已经告别科研前线的老科学家,仍然掌握着相当的话语权。

“他们决定了什么学科应该发展,哪些方向应该重点扶持。实际上这就成了未来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这意味着,即使在七八十岁的年龄,也容不得这些科学家犯错。而事实却是“人老了以后都有保守的倾向,到时候就靠经验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减弱了”。

因此,当看到1400多名院士中,大部分已经“不在工作服务区内,而在养老的区域之内”时,李侠忍不住写下这篇博文。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院士 院士制度 院士候选人 主帅 倒逼机制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