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进行了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后,成功向地球传回五星红旗的图片。这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国务院新闻办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表示,任务整个过程做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安全着陆、可靠分离、成功巡视”,表现非常完美。
“以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探月事业将全面转入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的新阶段。”吴志坚首次透露,与此同时,中国探月计划的三期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紧锣密鼓开始下一步部署。嫦娥五号有望在2017年发射,并且要执行月面采样任务等。
嫦娥三号实现“七大创新”
“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吴志坚在发布会上非常激动地向媒体宣告。
据介绍,这次任务在动力下降、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根据技术人员解读,此次嫦娥三号任务实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七大创新”。其中包括: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深空测控通信网;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探测;首次实现探测器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研制建设了一系列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先进试验方法。
昨天起,嫦娥三号已经开始着陆器的就位探测和巡视器的自动巡视勘察。后续还将面临120℃至零下180℃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月面生存考验。嫦娥三号着陆器设计寿命1年,巡视器设计寿命3个月。吴志坚表示,“期待嫦娥三号能够传回尽可能多的数据”,进一步丰富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嫦娥五号六号采集月球标本
吴志坚表示,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她的任务将比现在的嫦娥三号更加艰巨,除了落月勘探之外,还要自动完成月面岩石采集,并从月球起飞,返回地球。
据介绍,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共三次任务。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包括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两次任务,已于2011年立项。
吴志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已经告一段落,探月工程将转入三期,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执行这一任务的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7年前后完成研制并择机发射。”吴志坚表示,嫦娥三号任务成功后,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考虑对嫦娥四号进行适应性改造,优化工程和科学目标,使其能够为嫦娥五号的任务验证部分关键技术。
嫦娥探月工程三期的主任务是要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它的任务由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来执行。“探月三期任务难度更大,需要突破关键技术更多。”吴志坚说,“比如探测器月面起飞、月面采样封装、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以及返回地球时的高速再入返回等技术,都是我们以前没有做过的。现在看来,嫦娥五号研制进展顺利。”
吴志坚同时表示,探月工程三期任务的完成也不会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探月工程三期之后的规划还在研究中。此外,我国的深空探测经过多年讨论研究论证已经有了共识,科学界已有初步设想,相关方案正在研究中。”
未来需在国外建立新的深空站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周建亮表示,目前我国的深空探测还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要实现全天候测控跟踪,继续建设深空测控网势在必行。
根据探月工程二期任务需求,我国位于佳木斯和喀什的两个深空站已于去年10月份建成并且投入使用,探测望远镜直径分别达到66米和35米。“通过这两个新建的深空站,我们在去年12月13日控制嫦娥二号成功飞跃图塔蒂斯小行星,对它进行了进一步观测,获得大量光学照片,标志着我们的测控能力突破了700万公里。”他说,“目前嫦娥二号探测器距地球已经超过6000万公里,仍然处在深空站监控下。”
据了解,在嫦娥三号任务中,测控系统首次使用了三向测量技术和同波束干涉测量技术,确保位置测量的精准定位。此外,任务中首次主用X频段完成对探测器的各项测控任务,有效提高了测定轨精度、天地测控性能,并为后续探月和深空测控任务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周建亮表示,深空探测的能力取决于天地两方面。深空探测真正能够延伸到多远距离,是探测器和地面设备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现在的测控网络,再加上我们未来深空探测器的配合,应该说后续的深空测控能力要比现在已经达到的6000多万公里远得多。”
周建亮说,我国已经建成的深空测控网充分利用了国土的东西纵深,但对深空探测器的测控跟踪还不能做到全天候覆盖,每天有8到10个小时的跟踪盲区。“为弥补测控盲区,做到全天候的跟踪覆盖,继续建设深空测控网络势在必行。”未来,我国还需要在国外建立新的深空站。
50TB探月数据向全球公开
针对记者提问,吴志坚昨天还表示,探月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就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三期工程中我们的国际合作会更加广泛”。
吴志坚表示,探月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工程,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成果运用方面,我国跟相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开展了很好的合作。例如,嫦娥一号、二号所获得的科学探测数据是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的。在一期工程中我国与欧空局开展了测控方面的合作,并相互交换了智慧一号和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数据。二期工程中,这次欧空局提供了一个飞控中心、三座测控站来参与嫦娥三号的任务。三期工程中,中国的国际合作会更加广泛。
探月计划的数据也以开放的姿态进行共享。据介绍,国防科工局专门制定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的科学数据发布政策,有A、B、C三类,A类是直接参与研制的单位以及相关人员;B类是我们的科学家应用委员会成员;C类是全世界的科学家用户和科学爱好者。国家天文台已经向科学家发布了超过50个TB的数据。这些数据已经向全世界公布,任何人可以在网上直接下载嫦娥一号和二号的数据。
“探索外层空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中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吴志坚说,“中国探月工程是一项和平利用太空的科技工程,也是一个开放的工程。我们愿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国际同行开展更加广泛地交流与合作,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福全人类。”
最新消息
嫦娥三号科学仪器陆续“开工”
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邹永廖昨天表示,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各携带4台科学仪器,用于在月亮上观天、看地和测月。
“着陆器上的降落相机在嫦娥三号降落过程中已开展工作,从距离月面3公里左右到降落月面过程中在不同高度拍摄照片。今天9点半左右,月基光学望远镜开机,图像清晰。截至目前,8台载荷中已有5台陆续开机工作。”邹永廖说。
着陆器地形地貌相机与巡视器全景相机相互合作完成了两器互拍,并从月球传回了五星红旗的生动画面。巡视器测月雷达15日晚打开,获取月壤层30米和月表浅层100米的精细结构。
邹永廖表示,嫦娥三号探测器肩负着三大科学任务。一是对月球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探测和研究;二是对月球的物质成份以及一些有用资源的勘察与研究;三是利用着陆器的平台开展月基光学望远镜的观测和对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探测。
接下来,巡视器上的红外成像光谱仪将进行巡视区月表红外光谱分析和成像探测。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将对月表物质主量元素含量进行现场分析。它们共同对巡视区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综合研究。着陆器上的极紫外相机将在30.4纳米波段观测地球等离子体层。
与国外相比,这台极紫外相机有三个特点:一是定点探测;二是在月昼对地球长时间观测,一个月昼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三是对地球等离子体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