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社文专线评出2013年国内文化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为序):
文化改革首入考核体系
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提出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圆明园鼠首兔首回家
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归还长期流失海外的18世纪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2009年,这两件兽首曾在法国巴黎被拍卖,并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和谴责,中方也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7月18日起,这两件兽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展出。
珠算等一批遗产申遗成功
6月21日、22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新疆天山和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营博物馆藏品造假受关注
7月初,作家马伯庸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博文,让河北冀宝斋博物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博物馆中年代穿越、造型奇异的藏品,让人们直称“毁三观”。之后,国家文物局发出通知,委托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开展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其中包括藏品真实可靠、有鉴定证明、来源合法等藏品管理指标。
国家规范卫视电视节目制播
7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上星综合频道在调控期内不再投入制作新的歌唱类选拔节目,尚未开播的节目将推迟播出,已开播的节目将调整播出时间。10月20日,总局再发通知,对各大卫视同质化、扎堆播出的各类节目进行宏观调控。
“豪华”节庆晚会被叫停
8月1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此后,各地节庆晚会纷纷“瘦身”。
高考政策做出新的调整
10月份后,北京、江苏、山东等地陆续出台高考改革举措,其中都涉及调整英语科目考试形式或分值。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行
10月11日至26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省举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直院团、解放军文艺团体均有作品参加评奖演出,规模超过历届。
江苏扬州发现隋炀帝墓
11月16日,在江苏扬州召开的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宣布,此前在该市发现的疑似隋炀帝陵经过考古发掘论证,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埋葬之地。墓葬中不仅出土大量随葬品,还发现了两颗男性牙齿和女性人骨遗骸。
中国电影票房破200亿元
截至12月8日,全国电影票房达200.32亿元。其中国产片票房111.23亿元。我国电影票房2002年不足10亿元,2010年首次突破百亿元,2013年又迈过200亿元的门槛。
编辑 黄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