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化”关心需要日常化
“当我老了,不再是原来的我,请理解我,对我有一点耐心……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合肥市市民小夏是一名私企主管,利用空余时间常去养老机构做志愿者,他动情地朗读了这篇网上被广泛转发的散文,他说,“与国外相比,国内为养老场所服务的志愿者太少了,有的养老院一年才能迎来一次志愿者活动,这些老人已经逐渐被社会遗忘在这个角落。尤其是在春节这种传统节日,老人最怕的就是寂寞,没有人关心。”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敬老院、福利院发现,伴随着国家逐渐提高对于边缘人群的社会保障,这部分人群的物质生活正在日益提高。但对于亲情缺位、缺少情感关怀的他们而言,日常化、系统化的关心与情感交流恰恰是目前所缺乏的。
“作为易被忽视的边缘人群,孤儿和老人往往是到儿童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才会成为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对象,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人走茶凉’的孤独感。”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教授易林分析指出,目前社会上对于这部分边缘群体的救助多数是维持其基本生活保障,在个别特殊节日中看似热闹的志愿者活动,也基本是走过场,鲜有关注到他们的精神生活,“应当想办法将目前这种‘逢节才关爱’的状态逐渐转为日常化。”(记者杨玉华、张紫赟、张京品、周畅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