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铺张的工业园区
记者最近在重庆东南某县采访时,县工业园区提出所谓的“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开发理念,征占大面积土地搞园区建设,并进行“三通一平”。1月上旬,记者在该工业园两年前已完成征地拆迁的拓展区看到,数百万立方米土石方已完全填平了下面大面积的耕地和农房,但是拓展区内除了零散地停着六七辆工程车和挖掘机之外,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建设的迹象,四周显得很空旷。由于连日降雨,园区内满地稀泥,大小水坑遍布其间。
当地群众反映,由于地处偏远,难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园区招商引资并不理想,2008年就开征的近300亩土地圈而未用、批而未建,至今仍然荒废。
在江西,存在同样的问题。2010年12月,江西小蓝经济开发区收回闲置用地550多亩。小蓝经济开发区是江西省政府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现有落户企业500多家。清理前,在开发区落户的企业中不少土地闲置,有严重违约,具备条件未开工的项目;有土地闲置面积较大或虽有少量建设但未投产的项目;有私自转让土地、股权套现的项目;有长期停产、停建,长期建设未投产的项目。
单位用地投资、产出强度是衡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指标。为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重庆市曾下达“硬指标”:重庆主城9区工业园区投资强度每平方公里不得低于50亿元、产出不得低于100亿元;渝东北、渝东南贫困地区投资强度不得低于20亿元,产出不得低于30亿元。
然而重庆各级国土部门集约用地调查评价发现,目前重庆43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中,约有一半未能达到市里规定的投资产出要求。在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三峡库区某些区县,其工业园区投资强度仅有8亿~10亿元/平方公里,不到规定标准的一半,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率低、投入产出不达标等问题。
重庆广生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仁伟透露,目前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大手笔拿地,也不在乎什么土地浪费,归根结底在于土地便宜,企业多是看中土地升值的收益,而把投资和产出强度放在次要的位置。
西部某省一个县的国土资源局局长告诉记者:“我们县的经济开发区主要承接从珠三角转移过来的电子、食品企业,但是县里买地企业的工业用地一般是一亩8万~12万元,相对县里房地产用地每亩300万元的价格低了几十倍。”
“但是没有办法,县里为了发展经济,追求GDP,必须以较低的成本吸引东部的企业过来。虽然我们县也是‘土地财政’,但是工业用地这一块实际上是不赚钱的,土地收益主要来自房地产。”这名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