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酒文化"酿出了什么? "拒酒宝典"你可用过?

2012-01-10 10:25:56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官场

酒是公家的

命是自己的

朋友小张原本是一名很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师,2009年被招聘为副乡长。从此生活轨迹发生改变,接待应酬成为每天必须的工作。由于饮酒过度,他时常感到身体不舒服。2011年国庆节后去医院检查得知,肠胃出了问题需要手术治疗。

住院期间,我曾多次看望。一次,他拉着我的手悔恨交加地说:“没想到副乡长就是个酒囊饭袋,陪吃陪喝比工作还累。政府部门官大一级压死人,为了保证主要领导不喝醉,酒桌上要硬着头皮抢着喝,替了书记替乡长,酒一个劲儿地往肚子里灌,宴席结束还要送人。一天下来筋疲力尽,肚子里除了酒精没有别的,实在受不了。”朋友的爱人抹着眼泪说:“等病好了,干脆回学校安安稳稳当老师比啥都强。”看着朋友虚弱的身体,我随声附和地说:“以后要少喝酒,保重身体最重要,毕竟酒是公家的,命是自己的。”(山东淄博市 边增进)

考核验收变

靠“喝”验收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许多有“名头”的“考核验收团”竞相到“一线”潇洒走一回:“年终考核”、“年度考核”、“目标考核”、“政绩考核”多如牛毛,“达标验收”、“工程验收”、“项目验收”、“评比验收”泛滥成灾。

“考核验收团”来时兴师动众,小题大做,而考核验收时却往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仅满足于看看材料,听听汇报。被考核验收的单位或个人,为了能争取到所谓的“考核名次”、“先进称号”、“年终奖项”,则如“接天神”一样曲意恭维,百般讨好。功夫在事外,盛情接待靠“喝”验收才是实招儿。

名酒款待,小心伺候,千方百计讨取“婆婆们”的欢心,生怕哪一点照顾不周得罪了手中攥着“生杀大权”的“考核验收团”。考核验收队伍则“上午基层走一走,中午饭店撮顿酒,下午醉醺醺地走”。一些“考核验收团”不看基层的工作力度,只看基层的接待态度;不管基层的工作好坏,只管基层的盛情招待;不顾考核验收的原则标准,只顾基层招待的各项标准;不在乎考核验收的实效,只在乎基层送给的红包……“考核”似乎变成了比吃比喝、大吃大喝、贪图享受的考“喝”,“验收”则变成了摆筵设宴喝好酒、推杯换盏干美酒、暗中交易忙敬酒的“宴”收。

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几个部门的考核验收才能“过关”,你方唱罢我登场。基层单位有时一天要接待五六批各路“神仙”,迎来送往,陪吃陪喝,疲于应酬,折腾得晕头转向,苦不堪言。(山东济南市马洪利)

一杯酒,十万块

前不久,我随同单位的一位局长去省城一部门跑项目,经过努力,省城领导终于答应批给我们单位一个100万元的项目。当晚,我们局长在省城一酒店宴请省城部门领导,以示感谢。

不知不觉,几瓶高档白酒下肚,每个人都醉意矇眬。这时,那位省城部门领导拿着一瓶酒来到我们局长面前,在桌上一连倒了满满十杯白酒,硬着舌头半开玩笑地对我们局长说,“这次这个项目是100万,现在桌上一共十杯酒。喝多少杯给多少钱,少喝一杯就少给十万元。”此时,我们局长已经喝到极限了,怎么能再喝掉这十杯白酒呢?我护主心切,急忙端起一杯酒准备替局长先喝,谁知被省城领导喝止。这位领导又增加了一条“规定”,这十杯酒不准任何人替喝,如果实在喝不了,也不勉强,那就“照章办事”了,那100万元的项目只能与你们无缘了。省城部门领导语气软中带硬,让人无法抗拒。

十杯酒下肚,局长一头栽在酒桌上,顿时不省人事,直接被送进了医院。(河南西峡县 文道)

无奈的“陪酒族”

在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中,单位安排了一桌规格相当高的酒席,领导事先给我们几个陪酒之人讲得很明确,酒席牵涉到2亿元投资项目的去留问题,只要对方高兴,项目就可尽快落地。对于我们几个位低职小的陪酒族来说,单陪吃陪喝已享殊荣,怎能担当如此重任,无奈之下,只有再豁出去,权当是为招商引资献身吧。席间,领导坐在主陪的位置上,我们几个环绕着他,对面是尊贵的各位公司董事,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涌上心头,今天又得鱼死网破一回了。领导知道自己有后盾,不停地向客人们敬酒,几位客人仰仗过人的酒量,也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酒场之战”开始了。

陪酒族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眼疾手快,只要发现领导杯中有酒,要在客人不注意时迅速将其“占为己有”。一杯两杯下肚之时,我还清醒地告诫自己,这次陪酒非同小可,千万要把持自己,万万不能当众出丑,即便是喝成胃穿孔,也要死扛着;三杯四杯入口之时,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心跳开始加速;五杯六杯浸入喉咙之后,仿佛天地倒置,晕眩不止……一直到八杯,我似乎还听到领导和客人们爽朗的笑声,还有酒杯相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终于,替到了第十杯上,客人要催饭了,领导吩咐下去让开饭,我长出了口气,总算结束了。和领导目光交织的刹那间,看见领导露出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踏实了。

送走客人,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年轻人好样的,下次再有重要客人,你是不二人选。”听了领导的表扬,我竟然不知所措,能说是频繁应酬锻炼了我的酒量,还是无可奈何的死扛硬撑?一时间,我百感交集、一片茫然……(河南平顶山市梁宝辉)

酒量成了求职“敲门砖”

又到大学毕业季。这段时间,我们怀揣梦想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前几天,同学们聚在一起谈到找工作的遭遇,不约而同都说到了“酒量”——这个令人“郁闷”的“职务要求”。原来,许多同学应聘公关、外联等职位时遇到了这样的招聘公告:要求大学生有一定的酒量,不会喝酒的不要。

“到底是招酒桶呢?还是招人才呢?”我们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酒量”一词,显示“找到相关结果约23,700,000个”,前八条是这样的:“如何提高酒量、怎么练酒量、提高酒量、怎样练酒量、增加酒量、怎么锻炼酒量”。如此的搜索结果让人啼笑皆非。看来,酒量真的很重要。(中国人民大学郑海鸥)

编辑: 邓京荆  标签: 领导 酒量 酒文化 耍酒 乖戾之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精彩热图

龙年春晚十大看点大揭秘

企鹅“探访”南极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