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有一些问题屡审屡犯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再审计—发现类似问题—再整改……”翻开历次审计公告,不难发现,“屡审屡犯”现象大量存在,使公众都感到了“审丑疲劳”。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这些年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看,审计发现的绝大多数问题得到了整改,“但客观上讲,确有一些问题屡审屡犯。”
据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每年审计工作报告中涉及的审计范围和审计对象相对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发现的问题类型与往年也有相似之处。
其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过程中,一些经济制度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实际情况,一些单位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的观念树立不牢,为此审计一直致力于推动体制机制制度的完善,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预防一些问题的发生。其中,有的问题有关部门在对审计建议进行消化、吸收和落实后,整改初见成效;有的问题相关方面已达成共识并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正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的问题正在深入研究,努力探索和把握规律,查找症结,以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
“对这些问题的整改实际上是一个制度逐步健全、体制逐步完善、改革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审计通过揭示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推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也是整改的一种方式或途径。”该负责人说。
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问责力度
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查处问题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揭示问题促进整改、推动完善制度健全法制,减少问题产生的根源,降低问题发生的几率。
审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努力促进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了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坚持审计结果公告制度。5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向社会发布审计结果公告2.4万多篇,详细列示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整改情况,充分尊重社会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