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今天发布,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年聚焦“三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14个字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综观一号文件的要求,涵盖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公共服务等等方面,从农民关切到社会热点,文件一一回应。
《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起,市场普遍猜测一号文件将关注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文件公布,预期落实,“家庭农场”也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出现。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在一号文件中再次明确。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多次强调,“大农户”也是我国农业发展大势所趋,农业部门下一步要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大力扶持一些种粮大户。
《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
工商资本进入农户承包耕地,是好事还是坏事?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孙中华此前表示,农业现代化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工商企业的进入绝对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带来了人才;但是工商企业挤占了农民的利,挤占了农民的就业空间,然后带来了非粮化、非农化。由于利弊参半,对工商企业的监管也会有区别地对待。
《意见》提出: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要“确权登记”,显然是有承包经营权的不确定之处。据农业部此前调查,土地承包的面积跟登记证上的面积差距比较大,大概能差30%左右。专家表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的时候,考虑到分配的公平性,土地确实是按照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质量、不同的类型,打碎了分给每家每户。土地小、碎,直接导致无法准确统计面积。
伴随确权登记的完成,我国农村政策的下一步走向也埋下伏笔,为我们将来的土地流转以及我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以及我们新型主体的培育创造条件。(记者沈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