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活微观 让社会和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既要解决经济稳增长问题,还要兼顾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比较优势,这要求从微观政策发力,使微观主体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冯飞说。
张立群强调,放活微观,要求政府松绑,向市场和社会让位,把市场活力和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
会议提出,要抓紧清理、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做好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工作。“这释放了更加积极的市场信号,为企业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轻税负吃了‘定心丸’。”张立群说。
放活微观政策要靠改革保障。冯飞说,当前微观主体发展面临体制机制矛盾,还有很大的政策调整空间。比如在有的领域,企业有投资的积极性,但由于政策限制,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的制约,难以进入。“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使微观主体的活力得到释放,能力得以提升。”
会议提出,要先行取消下放一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严格控制“两高”行业盲目扩张。
张立群说,这既表明了政府对于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决心,又释放了完善社会规制,加强监督的信号。“取消下放一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能够激发企业积极性,释放效益空间。而严控‘两高’说明这种下放并非盲目的。”
专家认为,微观政策放活还体现在对消费潜力的释放上。比如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和服务消费,要通过完善消费政策,开发和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实现。
托底社会 夯实发展基础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会掩盖一些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潜在增速放缓,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有所凸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认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社会政策托底具有很强现实意义。这要求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守住民生底线。
以外贸为例,当前全球贸易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周边国家低成本竞争优势提升,国内外贸企业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压力。“外贸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对于工人来说意味着工资降低,甚至失业。”许光建说。
庄健说,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必须关注中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加强社会管理和底层群众生活保障,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步,方能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夯实基础。
会议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提出具体要求,如及早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抓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做好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等。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资金投入。然而,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9%,为2011年以来最低季度增幅。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2%,其中3月份中央财政收入下降5.2%。
许光建说:“社会政策托底,意味着财政花在民生上的钱不能撒‘胡椒面’,重在保基本。我们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必须有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