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释放哪些住房政策新信息?

2013-10-31 08:48:24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明确住房供应体系“总的方向”

改善住房条件、圆了“住房梦”,实现安居乐业,是现阶段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习近平强调,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陈飞说:“这为我国住房政策构架的完善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卫民表示,要满足不同的住房需求,就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政府只是承担基本保障。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这一层关系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住房保障的主导作用、基本功能。

我国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过程中,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局面将长期存在。

冯俊说:“特别是城镇住房体系还不够健全,住房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窄,必须探索完善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以市场供应为主的住房政策框架。”

全力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的承诺

“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相结合,努力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620万套,基本建成410万套,分别达到年度目标任务的98%和87%,完成投资8200亿元。

冯俊说:“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既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居住权利的客观需要,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职责。我们既要尽力而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尽早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又要量力而行,结合财政能力和土地资源等条件,合理把握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和节奏。”

完善住房支持政策 探索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房建设管理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住房支持政策,注重发挥政策的扶持、导向、带动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特别提出要完善土地政策和财政政策。

陈飞说:“土地和金融是住房发展的两大根基。土地是城市的主要资源,是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在市场体制下,土地供应短缺常常是住房供给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收入居民来说,资金短缺是造成其住房问题的根本原因,财政政策的支持,实质上是二次分配,是解决低收入居民住房紧张的必要举措。”

刘卫民说:“公共资源投入有很多形式,最主要的是土地和财政。要完善住房保障,土地供应的规模和结构要有更加优化的安排。财政投入方面要向公租房倾斜,由于它的投入周期长、回款慢、盈利空间小,政府要有更大的投入。”

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还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

刘卫民说:“非营利机构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管理,政府可以制定政策并进行监管,具体项目由第三方来执行,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压力,一方面可以使建设运营管理等更加专业化、透明化。”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焦点图片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精彩热图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