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放心呼吸”不再遥不可及

2013-11-21 11:28:11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放心呼吸”不再遥不可及

2月28日上午8点50左右,一名戴口罩的行人在雾霾笼罩的东三环辅路上等绿灯。当日,北京再降大雾,市区不少路段能见度不足500米。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上午8时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城区大部分地区处于五级重度污染之中。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放心呼吸”不再遥不可及

2月28日,河北保定一位路人在雾霾天气中骑行。受近日持续雾霾天气影响,河北省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均有所下降。据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2月28日10时实时发布数据显示,除秦皇岛、承德外,河北省其他城市均为空气质量重度污染以上级别,其中石家庄、廊坊、保定等6市达到空气质量严重污染级别。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 摄

10月27日,北京发布雾霾黄色预警;

10月31日,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

11月3日,北京一周内第四次发布雾霾预警;

11月6日,上海发布立冬以来首个重度污染空气报告……

“难道呼吸新鲜空气、喝到干净的水现在都变得这么难吗?”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市民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频频发生的雾霾天气搅得人心惶惶,“PM2.5口罩”的热销也为城市街头增添一道新的“风景”。中国经济在大跨步前进,但环境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放心呼吸,对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一系列针对环境保护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能否还百姓一片碧水蓝天,能否让放心呼吸成为一份可触摸的期待呢?

当环境的警钟屡屡敲响之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增长,已不可持续;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透支也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前进的瓶颈与障碍,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一项项具体的改革勾画出了未来中国环境政策的大方向,它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

只有卸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要把民生改善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以GDP增速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目标的标准,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失衡,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将环保纳入政绩考核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以“绿色GDP”作为考量对象才是正确的方向。即使GDP增速放缓,隐形福利将改善人们的生活,同样能赢得群众的信赖。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让人们能够放心地呼吸,也让碧水蓝天成为百姓心中一份可触摸的期待。

事实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针对环境保护的改革和治理就已经在中央和地方渐次展开:环保部门印发《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建立并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及预报预警平台,并制定《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工作方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随后各地出台地方性条例;京沪也陆续出台《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程度不一样,环境治理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崔成江表示,目前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已渐清晰,相信不用太久,就能看到环境指标的具体变化。但是,人们要想切身感受河流、湖泊、空气的改善,还需更强有力的综合手段,能源、水利、林业、交通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打好组合拳,边发展边治理,才能让经济、环境和谐、共生。(记者 罗宇凡、廖婷婷)

 
 
 

焦点图片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精彩热图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