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太精彩了,希望你们能够把它带到柏林去!”5月19日晚,川剧《灰阑记》在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馆日晚宴上演出后,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特意走上舞台向主演沈铁梅献花致意,并表示希望《灰阑记》能够到访德国。
“总统说这个戏不同于他以往看过的中国戏曲,很好听,也特别有意思。”陪同德国总统的歌德学院(中国)总院长米歇尔·康·阿克曼告诉记者,由于演出精彩,总统特别提出要走到舞台近处观看演出。从中国到德国,再回到中国
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上台为川剧《灰阑记》主演铁梅献花(祖忠人摄)
600年前,元代剧作家李潜夫写成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60年前,德国戏剧大师贝尔托·布莱希特根据《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写成至今仍被奉为世界话剧经典之作的《高加索灰阑记》;如今,重庆市川剧院又将布莱希特的话剧改编为川剧《灰阑记》。于是,从中国到德国,再回到中国,《灰阑记》完成了一次文化意义上的回归。
所谓“灰阑”,“灰”意为石灰、草灰,“阑”通“栏”,为“圈”“界”之意。李潜夫原剧的故事大意为:富翁马员外有一妻一妾,妾生有一子,后因家庭变故,马员外死,妻妾为遗产争子于公堂,包公命以石灰画圈,置小儿于圈内,让妻妾对拉,孩子归拉胜者。妾恐伤亲子,不忍用力;妻却悍然不顾,强拉孩子出圈。包公由此断定孩子为妾所生……
布莱希特在话剧中将妾改为孩子的养母:当法庭争子时,善良的养母不忍用力,而贪婪的生母却为财富不顾孩子的生死,剧中体现的人性光辉从而更加璀璨夺目。
2008年,德国歌德学院与中国重庆市川剧院依托“德中同行”项目,对布莱希特的剧本进行了中国化、民族化、川剧化的改造,并由川剧表演艺术家、中国川剧领军人物、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担纲主演,至此《灰阑记》又“回”到了诞生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