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黎维和部队见闻:“火药桶”上的维和风险就在眼前

2013-05-08 16:36:49 来源:中国日报社云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挑20公斤的混泥土穿越崇山峻岭

4月3日清晨,黎巴嫩南部的“中国营”上空飘洒着绵绵细雨,中国赴黎巴嫩第十一批维和部队工程建筑连栽桩作业分队在这一天上午7时从营区出发两个多小时奔赴“蓝线”B-28地区首次执行栽桩作业任务。

“蓝线”作业点地势复杂,四周又是需要清排的雷场,加之雨后地面湿滑,无疑给栽桩作业增添了难度,让许多官兵都感到揪心。

建筑连官兵来到作业点稍作调整后便紧锣密鼓的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作业的第一步是先将搅拌好的混泥土逐一倒入一个个小桶中,然后每名战士利用扁担挑起20公斤左右的混泥土穿越崇山峻岭,最后将混泥土送达靠近以色列边境技术围栏的桩点。像这样的运送工作,官兵们每天至少要往返20至30次,而每栽好一个桩需要上千桶混泥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完成。

“蓝线”栽桩作业的艰辛,超过了每个官兵的想象,但是官兵们并没有因此产生情绪,来回的奔跑,落在每一名参与运输任务的维和战士的肩上。工作一天下来,战士们的两肩已是红肿一片。尽管如此,每一名战士都毫无怨言。

雷场见证“中国速度”

4月9日上午,一场突来的沙尘暴,让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雷场”变得昏暗不清。漫天黄沙下,一个个紧张作业的身影依稀可见,中国第11批赴黎维和工兵营56名扫雷官兵正在接受联合国扫雷资质认证考核。

“此次考核是最难的一次。”担任此次考核的主考官——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司令部地雷行动协调中心小组组长道格说。

考核前,他们对sop(国际扫雷标准作业程序)内容进行了大幅度修改,特别是作业细节上的要求,比以往多了近一倍。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天气竟然也会成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天公虽不作美,但中国扫雷官兵们却没有丝毫怯阵。大部分课目,他们都一遍通过。刚满20岁的郭靖喜是现场最年轻的作业手之一,也是第一次参考。当他用手轻轻将地雷上的3种诡计装置排除时,考官纳吉不由地赞道:“年轻人!非常好!”

在紧张严格的考核中,考核很快进行到了最后一个课目,大家都以为很快就能顺利通过考核。这时主考官道格却出起了难题——请用8种方法销毁一个防步兵地雷。“拉雷法”是8种方法中最难的一种。第六次参考的四级军士长刘庆忠告诉说,“在国内,拉雷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在新sop里却是一套复杂的程序。”

现场,拉雷前,就有探测、定位、安装滑轮、布线等7个步骤。拉雷时,作业手要在20米远的地方将地雷准确拉到一个45度角的小木板上,这对作业手的熟练程度和拉雷力度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再来一次!”道格要求每名作业手反复考核3次,每次都丝毫不差才算过关。考核要求如此严厉,官兵们心里都不是很有底。

11时30分左右,雷场终于传来好消息。56名扫雷官兵顺利通过18个课目的考核,全部取得联合国扫雷资质认证。扫雷连连长金良平激动地说,从训练、预考到顺利过关,他们仅用了5个工作日,这是联黎部队通过扫雷资质认证最短时间的最新纪录。

联合国扫雷资质认证考核是一个标准极严的考核。大部分国家的扫雷兵一般都需30多个工作日才能通过。2009年,中国赴黎维和工兵营曾以7个工作日通过联合国扫雷资质认证的最短时间纪录,创造了闻名联黎部队的“中国速度”。如今,中国第11批赴黎维和工兵营又以5个工作日的时间刷新了该项纪录。

获得联合国sop扫雷资质认证,意味着中国第11批赴黎维和工兵营扫雷连56名官兵拿到了走向“蓝线”(黎巴嫩与以色列临时边界)雷场进行扫雷作业的通行证,他们即将开始在“蓝线”沿线开展工作,履行联合国赋予的扫雷排爆、竖立界桩等维和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维和官兵将在这段海外军旅生活中每天都保持着紧张的生活节奏,每周中国维和工兵营都会组织官兵进行防空袭、防武装冲突等防卫演练。在一声声急促的警报声中,官兵们身着防护装备有序的进入到各个点位的地下掩体,待警报解除后才回到各自连队,这样的工作将会成为官兵们工作的常态。(通讯员 刘松 沙子键 )

实习编辑:李思家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黎巴嫩 维和 部队 风险 官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