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新闻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日报网) 更新: 2017-07-05 19:33

7月3-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2017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高校•学科•育人: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在致辞中就论坛主题中“高校、学科、育人”作了报告。他代表学会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结合论坛主题中的“高校、学科、育人”三个关键词,与代表们分享了三个理念:一是继续强化高校办学要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二是继续强化学科专业发展要贴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继续强化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中国高校要紧紧把握好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导向,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突出对国家和社会贡献的价值追求,突出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办学方略,突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本质要求。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在开幕式上致辞。

他指出,学科建设水平的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是衡量高校学科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要自觉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贴紧靠实,瞄准行业企业发展趋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质量人才和高水平科研的支撑。我们高校的办学要特别关注学科专业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办学质量和效益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学生、家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他强调,继续强化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最终要落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上。2017年5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要按照这样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环节,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首要追求,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他认为论坛的举办,对于推动交流、繁荣学术、创新理念、引领研究、指导实践、服务改革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从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针,以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为依据,以高等教育重点工作为任务等三个方面作了题为“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主旨报告。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高等教育现代化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作主旨报告。

他指出,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用习近平教育思想指导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深刻领会思想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内涵,有力推动工作实践。

他指出,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重塑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阶段、结构体系、环境格局发生了改变。我们的战略任务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从培养数量充足的专门人才向质量优良的高素质人才转变。

最后,吴岩司长提出“高等教育强国梦”:历史证明,当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动荡时期,教育不能救国;现实证明,当国家处于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教育能够兴国;未来证明,当国家处于伟大复兴的跃升时期,高等教育可以强国。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组常务副组长陈浩在题为“促进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研究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课题研究的核心成果:《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论纲》总论,即“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本系举要”60条。全文围绕顺应时势发展、重新认知高等教育的本质与属性等10大方面,分60条论述,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全面涵盖了高等教育及其实施机构高等学校方方面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反映了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和思想理论认识与发展水平;探索并展现了“全面正面、主流主导、前沿前瞻”的集成创新精神和个性化研究方法,推动形成了实践丰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良性互动,对践行“用发展着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

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做好立德树人大文章”的报告中介绍了南京大学十年教学改革探索中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三三制”、“二三三”、“四三三”和“五四三”本硕博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在双一流建设中,以立德树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任务,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回归大学之道,真心解决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真正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办学中的中心地位。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作了题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报告。他指出,高等教育现代化至少包括“理念”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水平”的现代化、“条件”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等核心要素。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任务的落实,重点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点环节,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加快信息化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此外,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还需以综合改革为途径,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作了题为“关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的报告。报告中阐述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认识,二是对一流大学建设卓越本科培养体系的认识,三是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标准的认识。

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副校长马丁•卡罗尔作了题为“深度参与大学生的学习世界”的报告。他着重强调运用科技手段参与大学生的学习,诸如学习管理系统、虚拟教室和电子档案袋等手段。科技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就促使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未来劳动力需要适应变化、具有全球意识以及社会流动能力。当下在科技驱动学习行为的大学环境下,大数据指导下的人性化设备与全球网络,可以为以前不敢想象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无限可能。报告中提到这种科技与学习相融合的手段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与外界联系的机会,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高等教育现代化

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副校长马丁•卡罗尔作了题为“深度参与大学生的学习世界”的报告。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作了题为“地方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的报告。报告以苏州大学为例,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根本使命”“地方大学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质量”“制约地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苏州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第一职责,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人才培养之中,营造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长效机制和办学氛围。以服务地方为己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社会需求、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协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引领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国际标准为参照,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大力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积极“走出去”,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高等教育现代化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作了题为“地方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的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作了题为“立德树人: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的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我们今天所立之“德”,是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德;今天所“树”之人,是为党和人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等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当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强化实践养成。积极构建全方位工作体系,夯实制度保障,加强组织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成员穆罕穆德•阿斯加尔作了题为“提高高等教育现代化,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报告。他指出,中巴经济走廊的长远规划预示此地区亟需知识输入,以期尽最大限度发掘其发展潜力。报告从入学、质量、相关性等方面阐述了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愿景2025及其战略驱动力,并分析了其对于巴基斯坦“愿景2025”与中巴经济走廊长远规划的推动作用。报告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巴两国学术合作的建议,从而提高巴基斯坦高等教育现代化,以期实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长远目标。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高等教育现代化

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成员穆罕穆德•阿斯加尔作了题为“提高高等教育现代化,促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报告。

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作了题为“国际视野中的本科教育”的报告。他从“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本科教育”“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反思”两方面,指出了中国本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反差。他指出,大学的本质功能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核心是回归课堂教学;用教育技术倒逼教学中的惯性。

北京大学副校长高松作了题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报告。他从“北京大学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改革中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改革”“古典语文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PPE)专业、整合科学”三方面,重点阐述了北京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分析了基于”新工科”的学科专业调整,指出发展“新工科”是经济社会时代发展所趋,是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所需,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使命所求;高校应以适应、引领、交叉、错位为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大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次。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基于清华大学有关“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的学情调查数据,分析了高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改进策略,指出中国语境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学校教育的养成性功能。武昌理工学院董事长、校长赵作斌基于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从专业素质、通识素质和创新素质三个维度探讨了大学素质教育的“1+4”模式。理论与实践融合成为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中外专家学者聚焦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三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颁奖仪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三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颁奖仪式同期举行。论坛期间,同时举办了2场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论坛,12位博士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视频

北语世界文化节

大学排名

联系我们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doffic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