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7月13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开幕。来自中医药、翻译文化与传播领域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探讨如何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做好翻译工作,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会上还宣布成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旨在助力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旺喜教授在研讨会上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旺喜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既要保护传承,又要创新发展,要把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委员会的成立,将促进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多领域、深层次和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打造有利于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和国家战略实施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英国利兹大学语言文化社会学院教授王斌华认为,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差异,给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难度。中医翻译不能简单套用科技翻译的模式,对外传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深刻的文化概念和内涵。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谈到,中国的文化身份意识正在觉醒并不断强化。翻译不单单是文本层面的处理过程,更要注意处理好文化边界问题。不论是翻译者还是传播者,都要合理调用文化身份。
来自于美国的中医医师欧阳珊婷博士认为,文化是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医学翻译要让目标读者获得认同感,术语翻译既要合理又要吸引人。
本次大会由北京语言大学、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第二届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学术会议将于2020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