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学生在学习写毛笔字。肖水摄
环球在线消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全球兴起学习了汉语的热潮,作为中国政府积极推广的海外汉语教学机构——孔子学院也在全球遍地开花。截至今年6月份,已有75所孔子学院在35个国家和地区落户。预计,孔子学院的总数今年将突破100所。孔子学院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洋学生们能理解东方文化的神韵吗?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走进了分别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三所孔子学院。
北欧:学生会用中文写诗
|
2005年2月,北欧孔子学院在斯特哥尔摩成立 |
本报驻瑞典特派记者雷达报道:“瑞典的夏天来得特别晚,但如果外面喝酒的人多了,那么夏天就不远了;如果树绿了、鸟也叫了,那么夏天就快到了;如果人们都感冒了(很多瑞典人在夏天会花粉过敏,症状比较像感冒),那么夏天就真的到了。”这是北欧孔子学院的一位瑞典学生用中文写的一首诗歌。
成立于去年2月的欧洲首家孔子学院——北欧孔子学院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郊的斯德哥尔摩大学,这里绿草如茵,环境幽雅。在这儿,记者看到了学生刚交上来的中文作文,他们的用词非常简单,但从工整的字迹可以看出,他们学习得非常用心。虽然学习汉语还不到一年,但很多学生已经能写出几百字的作文,有的学生还能写出像上面的那首诗一般的押韵文字。
说起北欧孔子学院的成立,还有一个有趣的背景。由于全世界说瑞典语的人只有1000万左右,所以瑞典人对本国语言的“爱惜”是出了名的,所有出版物、广播、电视几乎全部是瑞典语。很多当地人甚至表示,瑞典要保护好自己的语言“领地”,绝不能让英语、德语“抢占了地盘”。但瑞典却向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大开绿灯,“这不仅因为瑞典有较好的汉学研究传统,更因为中国文化及语言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孔子学院的李茂教授说。
李茂教授告诉记者,学院成立后的第一个月,就招收了一个汉语强化班,报名参加培训的有几十人,其中包括政府官员、从事对华贸易的企业界人士等。由于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更注重语言的实用性,所以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去年8月孔子学院开始招收正式本科生至今,学生总数已达到近90人的规模,这在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各外语专业中,是非常可观的一个数字。
北欧孔子学院的瑞典学生们,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这一年里选择去中国“小试牛刀”。只学了一个学期汉语的珍妮就在去年夏天去了北京,上街购物时,她只会反复地用“这个太贵了,我没有钱”来和对方砍价,但商家或许是看到一个老外说汉语实在亲切,所以也总是会把价格降到珍妮满意的程度。今年夏天,还有一半学生准备到中国去。
在北欧孔子学院,记者碰到一个中文名字叫孙艾玲的瑞典人,她今年已经66岁,是北欧孔子学院里年龄最大的学生。孙艾玲曾经担任过瑞典国家人类学博物馆的馆长,有一次,她把一件中文的展品放颠倒了,这促使她下决心学习中文。孙艾玲告诉记者,以前参加的其他汉语培训效果都不理想,而在孔子学院,自己已经坚持学习了近一年的时间。
现在,很多女学生都爱穿中国传统的旗袍,不仅上课时穿,平时也会在各种场合“秀”一下。还有一次,孔子学院给学生们举办中国京剧讲座,看着老师在台上唱念坐打,台下的学生们也是跃跃欲试,一个男学生还与老师用枪棒煞有介事地“比划”起来。
谈起这些“洋弟子”时,李茂总是颇为自豪。他说,去年圣诞节时,很多学生担心他一个人过节的时候寂寞,就送来了瑞典的传统灯笼。
李茂说,对瑞典人来讲,学习英语、德语、法语等都是比较简单的,因为这些语言与瑞典语都有或远或近的“亲戚”关系,但汉语则完全不同,无论语音语调还是字形,对他们都是陌生的。“他们觉得中国字不是字,而是画画,变化无穷。”许多学生在开始时,学汉语还劲头十足,可没两天就出现了畏难情绪,不少人甚至打了退堂鼓。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文字,孔子学院的老师费了不少心思。李茂举例说,外国学生写“早”字,常常会把底部的“十”顶到“日”的中间或是上面,于是孔子学院的老师就像讲故事一样告诉他们,早上代表日出,所以上面是个“日”,下面的“十”表示地上的草,草总是在太阳下面的,而不会长得和太阳一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