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上班第一天,居然和报社后面停车场的管理员吵了一架。吵架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每次轮到这位老兄当班,车子停得横七竖八不说,停车库进出口的通道还常常给堵住,里面的车出不来,外面的车进不去。我因为被堵在里面好几次,只好打的去办事。
所以,新年第一天上班,看到又有车子堵在进出口通道上,终于忍不住,和这位极不负责的管理员吵了起来。
气还没消,突然看见一位报社领导徒步走来,立马调整心情,装作一副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跟领导打了招呼,心中暗暗庆幸,刚才那副穷凶极恶的面孔,没被领导看到。
虽然我从不伪装淑女,但我一直觉得,人应该有起码的教养与礼貌。偶尔看到有悍妇在大庭广众之下哭闹,我就想,上帝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灾难来惩罚人类。
不过,我今天所说的堵车,跟这种堵车不是一回事。虽然性质有点相似,都是车子太多惹出的麻烦,但我所指的堵车成本,是行进在路上的车因为拥堵而付出的代价。
是一家还很权威的咨询公司做的调查,北京因道路拥堵导致的经济成本居国内之首,每月为335.6元,道路畅通时北京居民平均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为40.1分钟,拥堵时62.3分钟。广州和上海紧随其后,堵车成本分别为265.9元/月和253.6元/月。
姑且不谈这项调查的准确性多高,但当道路拥堵也成一项调查课题时,它所具备的预警作用,应该引起城市管理者足够的关注。
此刻,提出堵车成本这个话题,我更想说的是,南京城西干道的改造工程动工在即,当“三中”路改造所引发的阵痛尚未彻底消除,新工程的上马,是否已做好充足的准备。昨天,本报报道了南京请4万市民评价“三中路”改造,我相信,这是政府部门一个有诚意的举动,那么,作为唯一一条连接着江南、江北的快速通道,牵涉面更广、影响人数更多的城西干道的改造,到底该如何启动。如果一个城市的道路提速工程最先导致的,可能是城市交通的瘫痪,那这样的工程,怎样才能获得民意的支持。
我相信,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城市道路的改造是为了降低城市的堵车成本,方便市民出行,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