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日本实际GDP增长3.9%,名义GDP增长1.8%。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日本名义GDP为5.4742万亿美元,在美国、中国之后排名世界第三。这也是1968年以来,日本经济首次退居世界第三。(新华网12月14日)
“中国经济超日本”,这一消息立刻飞遍各大媒体。虽然GDP总量并不一定意味着人们的富足和健康,也不能体现人民的幸福感。但是,就国家综合竞争力而言,GDP总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对此,瑞信银行的分析师认为,“这具有新闻价值,但没有经济价值。”此话有深意,“中国经济超日本”,不仅意味着中国的崛起,更意味着即将面临的各种压力。
看看曾经的日本,日本GDP总量超过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世界第二”的帽子下,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一片繁荣。1980年代,日本制造的汽车和电器在全世界通行无阻;日本的地价和房价持续追高;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买下美国”之声此起彼伏;盛田昭夫的《日本可以说不》……。与此同时,日本也面临着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
1985年,在美国等国的压力下,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从此,日元开始大幅升值,日本经济出现不景气。为了减轻日元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的增加以及日元越来越“值钱”的信心膨胀,很快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中体现出来,日本经济被拖入了一个越来越大的泡沫之中。在差不多一代人的时间里,这个国家深陷于低增长和价格下跌即通货紧缩的泥沼。在此过程中,这只昔日的经济猛兽雄风不再,失去了在全球经济中的傲人地位……”
今天的中国与当时的日本何其相似!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经济超日本”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人民币的升值,还将面临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的压力、碳排放的压力等等。
中国与日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似点,就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主导型,会在一定时期得到超速发展,但也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失去创新活力。比日本,我国经济发展中“政府主导”的色彩更浓。日本的教训告诉我们,政府主导是经济赶超时代的产物,应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改变。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