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经济成功实现了由回升向好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转变,但通货膨胀压力也随之加大。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并通过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今年乃至今后5年、10年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必须按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同时下大力气把社会资金引导到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方向上来,把通胀压力转变为产业升级的动力。
当前通胀压力分析
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这是在前年下降0.7%的基础上出现的,总体上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而且,由于去年下半年中央及时采取了抑制物价的各项措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攀升的势头有所改变,12月价格走势出现拐点,由上月的同比上涨5.1%下降为4.6%。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去年价格变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和输入性上涨。CPI上涨最快的11月,食品价格上涨占涨价因素的74%,住房价格上涨占涨价因素的18%,二者共占92%。所以,今年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应把重点放在抑制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上。进口矿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形成了较大压力,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5%,推动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
抑制食品价格上涨是今年保持物价稳定的重中之重,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城市蔬菜价格。为此,有必要重新强调“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通胀严重时,各大城市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对抑制通胀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许多菜地已经变成了大楼,城市蔬菜供应主要依靠外地长途运输。这在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和货物损耗的同时,也拉高了蔬菜价格。因此有专家建议,应把“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延伸为“菜园子市长负责制”。这是有道理的。
稳定物价的第二个重点,是抑制城镇住房价格。住宅业的发展应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住宅是商品,同时带有公共产品性质,不能成为投资炒作的对象。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应当牢牢汲取。在某种程度上,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影响着整个市场的稳定,而市场的稳定又影响着社会稳定。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就一定要避免形成房地产泡沫。去年以来,中央已经3次发文,就稳定城镇住房价格提出政策措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在的关键是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控制土地价格,大幅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只要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就一定能够建立起中国特色城镇住房制度,在保持房价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房地产业繁荣发展。
近几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等矿产品价格连年大幅度上涨,国内钢铁企业不堪重负。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扩大海外投资规模,获得更多的海外资源的勘探权和开发权,建立稳定的海外资源供应渠道,以打破跨国公司对价格的垄断。为此,不仅应鼓励大企业“走出去”,而且应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应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外汇支持力度。中小企业拿到资源勘探权和开发权之后,可以同大企业联合起来,并与政府的援助贷款相结合,形成“走出去”的合力。争取经过若干年的不懈努力,改变进口资源价格受制于人的局面。
把过剩资金引导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
近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外汇储备增加较多迫使央行增发基础货币,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加剧,从而加大了通胀压力。对此,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化解,并努力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这就要采取有力手段,把过剩的资金引导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具体来说,应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于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于资本市场,尽快把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时间不长,相对于银行金融市场仍属于薄弱环节。应利用流动性过剩的时机,尽快使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起来。应加快企业上市机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上市企业数量,鼓励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回归A股市场,逐步开放在境内投资的外资企业在境内上市,降低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门槛,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及其与创业板的转板机制,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合格机构投资者,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增强资本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通过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其优选企业、配置资本和调节分配的功能,起到产业升级发动机和资金蓄水池的作用。
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的作用,鼓励银行和企业把资金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完善和落实国家鼓励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鼓励企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科研开发,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形成自主品牌。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技术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建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发展创业投资。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推动信贷方式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
投资于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加快社会发展和城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严重制约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城镇化率的提高。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这些领域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而政府财力不足。应开辟新的公用事业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公用事业投资基金,采用BOT(即建设、经营、移交)等成熟的投资运营方式,把社会资金引导到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上来。应鼓励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的发展,以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应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城市地铁建设可借鉴香港的模式,在地铁站口划出一定土地交由地铁公司进行商业经营,以其利润补贴地铁亏损,避免由政府背上公交亏损补贴的包袱。垃圾、污水处理等也可采取新的建设运营模式,实行市场化、企业化经营。据测算,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需要的潜在公用事业投资需求为10万元左右。如果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即增加1000多万城镇人口,就需要10多万亿元的公用事业投资。加大公用事业投资,既可为闲置资金找到出路,又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城镇化进程。
投资于第三产业,重点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到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仅占GDP的43%,就业比重仅为34%,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十几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仅加大了就业压力,而且制约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应重点支持营销、物流、咨询、法律、会计、审计、技术市场、价格评估、服务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应鼓励群众创业。根据第三产业小企业多、个体户多的特点,应建立面向小型、微型经营主体的小额贷款体系。应贯彻落实去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若干规定,尽快制定允许民间资金发起设立小型金融机构的实施细则。对个体户和创业者应实行减免税政策。据测算,如果能将个体经营户的纳税起征点从目前的月营业额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就可使2000万人受益,并大大改善创业环境,而减少的税收只有不到10亿元。应鼓励发展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业态,尽快使第三产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投资于农业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投资经营主体。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加快农业现代化面临着良好机遇:一是资金充裕,大量资金正在寻找投资出路;二是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出路,不少地方存在招工难;三是优质、绿色农产品需求旺盛,农业发展有市场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农户自身积累和政府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创新机制,把大量社会资金引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此,需要培育新型农业投资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对农户的承包地和宅基地应当确权颁证,依法维护其用益物权,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应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体制,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农业现代化不仅将带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将有力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并促使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支持第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进而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投资于海外,把外汇储备转变为物质资源储备。我国外汇储备雄厚,工业生产能力过剩。扩大海外投资可以收到四大功效:一是到海外发展加工贸易,可以创造新的出口需求;二是到海外并购一些具有较好科技资源的企业,可以尽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到海外获得较多的能源资源勘探权、开发权,可以缓解经济长远发展的能源资源瓶颈;四是把外汇的货币债券储备变为物质资源储备,可以有效规避外币贬值风险。因此,应采取有效举措,满足企业“走出去”对外汇的需求。
(作者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