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文婷
编者按
十年一个轮回,十年前我们的期望大多成为现实。展望下一个十年,我们在播下新一轮的希望种子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应对?中国WTO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后WTO时代在中国要建立诚信体系,“我觉得诚信和规则是市场经济两个基石。”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所以当时讲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光有规则不行,要有执行规则的文化。
1
让民企享平等待遇
对于后WTO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龙永图指出,有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怎么样向全世界说明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机会,怎样说明中国既要发展自己,也关注全球发展,中国是负责任的国际大国。“中国将会承担自己与国力相适应的国际义务,这点我觉得怎么样让世界在中国崛起之后,正确认识中国,这是我们面临的极大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国内怎么样进一步实现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实实在在解决中国国民企业待遇问题,现在是解决中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享受完全平等待遇。“如果我们入世十年之后能够在中国、在全球树立一个全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在国内树立一个完全平等的市场机制,这就是我们对企业入世十年最好的事情。”龙永图说。
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认为,中国进入WTO之后,发展空前,贡献全世界。中国树立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形象之后,中国需要怎样的重新定位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不能够盲目的评估过去,要放眼未来。“我觉得中国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我们是一个经济大国,已经是一个贸易大国,但是我们不是一个经济强国,这点要非常清楚。”左小蕾说。
在她看来,中国目前要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第一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或者是增长方式要做非常重要的转型。特别是要警惕国际金融危机,包括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这种债务依赖的欧债危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转型非常重要,我们要吸取这些教训,产业不能空心化,不能过度虚拟我们的经济,要扎实我们的基础。第二是坚持开放,开放带来发展,带来我们国家的成长,那么继续开放,在新的程度上开放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要继续改革,坚持改革,赢得更多制度性的红利,然后推动发展。
2
建诚信为基础市场文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目的也是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推进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关于中国与市场经济的问题,我觉得现在还必须继续进行。”龙永图说。
他认为,为了使中国的市场经济能够真正的建立,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法制体系,规则体系。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法治经济,规则经济。此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当中,必须建立一个真正的市场文化、企业文化。
龙永图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的企业在运作当中应该体现爱国家、爱人民、爱自己的企业、爱自己的员工,同时也爱自己这样一种态度,这就是诚信的待遇。”
如果一个企业不爱自己的国家,那么企业的行为因为不诚信会损害国家的利益,损害国家的形象。一个企业如果不爱人民,它的很多企业行为可能损害自己同胞的安全、健康、利益。比如现在很多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一个企业家如果不爱自己的企业,这个企业如果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这个企业是不受尊重的企业,是被市场抛弃的企业,最终将会垮台、破产。一个企业家如果不是爱自己的员工,不管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他不可能是一个好的企业家。他应该为自己的企业员工提供最好的劳动条件,不欠工资,而且使自己的企业能够在企业当中像家庭一样生活。还有一个企业家必须要爱自己,自爱,否则他可能的命运是在大牢里度过自己的余生,或者被社会淘汰。
龙永图认为,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提倡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文化。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可能在一个扎实的基础上来进行。如果企业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都以诚信的态度来遵守法律法规,中国建立市场经济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决。
3
核心问题
是执法问题
龙永图在中国入世十年总论坛上说,中国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执法的问题,也就是有了规则能不能实现的问题。过去没有规则,所以人治,那时候对于规则的缺失就不是那么突出。今天我们有了一条规则之后能不能真正的执行,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我们确实要建立一套真正的规则文化,有法必依,要坚决执行。
龙永图认为,在中国要建立诚信体系,“我觉得诚信和规则是市场经济两个基石。”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所以当时讲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光有规则不行,要有执行规则的文化。
“现在我们讲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市场经济得到完善。”龙永图强调,现在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文化强国的问题,文化强国当然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文化体系,建立一个强大的文化产业。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要培养13亿有文化的人,这个文化就是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周边人的爱,要自生、自强、自信、诚信,这才是中国要建立的新的基础。
银河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指出,一个成长中的大国,要学会给自己争取生存的世界空间。中方出口产品,特别是轻工业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很低的加工业产品,其实在生产环节上,外资也是主要获利方之一。保持与国际社会,特别是贸易伙伴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使互相之间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促进国际贸易各方的利益最大化。这是WTO创造的推动贸易自由化、避免贸易战、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模式。
龙永图认为,一个国家的开放应该与时俱进,中国的开放绝对不能停留在十年前入世协议的开放承诺上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力量的强大,中国应该在更多方面进一步地开放。
中国家电要加强国际认知度
苏宁电器董事长 张近东
入世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家电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年来保持了高速增长。来自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家电行业规模已从2001年的不到2000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9642亿元,今年将突破1万亿元,而出口则从2001年的7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500亿美元。
同时,借助入世的契机,中国家电行业在过去十年中不仅在规模上空前扩张,在技术升级、品牌塑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众多方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作为渠道商,苏宁见证了中国家电企业,与中国家电制造企业一起经历了从入世之初的迷茫到如今的全面超越,中国家电制造业的成长也带动了以苏宁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业的发展壮大。
受益于入世以来蓬勃兴旺的资本市场,自2004年在中小板上市以来,苏宁电器创造了资本市场的神话,常年跻身“高价股”的行列,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远远超过同行。入世十年为苏宁这样的零售企业带来了辉煌的发展,但面向未来,中国家电业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发展课题,例如产业的转型升级、上游核心技术的研发、国家化发展等等。面对新十年的机遇,未来十年,从国内市场来看,农村市场和家电网购将成为家电行业的两大主题。由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几年农民收入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这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家用电器将是农民收入增加后重要的消费支出领域,农村家电市场将会逐渐升温,未来家电产品在一二级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向三四级市场渗透成为可能。
入世加强了中国家电业的开放度,淡化了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概念,在促进中国家电产业技术升级的同时,也对国内家电企业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中国家电品牌在国际上的认知度还比较低,不仅在产品质量上与国外品牌存在差距,在产品技术的创新以及自有品牌的塑造方面还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智能手机的未来就在中国
摩托罗拉移动大中华区总裁 孟樸
在展望未来十年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既往若干年无线通信及手机行业的发展作一个梳理。
此前,我曾看过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个报告: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已有97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普及率超过100%,俄罗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科威特、芬兰、沙特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普及率更是超过150%;而时光回溯到2002年,全球手机普及率超过100%的地区只有两个。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思考现在和展望未来。过去一年,对于全球通信行业而言,没有什么词汇能比“智能手机”更有分量。根据IDC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会达4.72亿部,到2015年底这个数字有望翻倍到9.82亿部。同时相关报告更指出国内2011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58%,从而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
未来,全球无线通信及智能手机产业将会持续走高——多媒体、移动、互联网和计算技术的融合正在带动整个移动行业的快速变革。而智能终端的软硬件性能也将在消费者对于利用新科技完成多种日常任务的期待中不断变得更强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获得更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和丰富多彩的使用环境,强大的移动终端更将因为这场行业融合风暴而逐渐成为人们数字生活的中心。我们的工作正是助力用户适应这个新浪潮,并支持和引领人们拥抱移动计算的全民时代。
伴随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需求也会随之迅速攀升。在该领域,摩托罗拉专为中国用户打造了应用程序商店MOTO智件园。
如果说通信行业的未来在智能手机,那么智能手机的未来就在中国。随着3G时代的展开,国内三大运营商重新洗牌,在同一起步线上发力争夺3G用户。而在这个竞争过程中,不仅让市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更推动中国变成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同时也成为摩托罗拉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
中国市场持续的强势增长不断为我们带来惊喜,而我们预计随着3G的加速发展,以及4G的到来,中国市场将成为定义智能手机未来的重要力量。这对摩托罗拉移动技术来讲至关重要,因为我们的成功不仅依靠我们对产业现状的理解,也依赖于我们对全球产业发展方向的掌握。因此在未来我们会致力将全球最领先的无线科技、最强大的智能手机第一时间带到中国,为国内用户带来更为精彩的互联体验。
移动互联网改变下一个十年
网秦科技CEO 林宇
即使你没有超能力,如今移动互联网也能体会你的感知:手势、体温、语言聊天、视频对话、了解你感兴趣的话题……好像它逐渐成为你的另一个生命体——数字化生命体,潜移默化进入未来生活。
2007年,当iPhone横空出世,大部分人以为它还只是个“会释放雾气”的品牌:智能手机由此从黑莓时代的商务工具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没有太多人注意到它所意味的可能不仅是生活方式,而是生活道路。直到3年后,一个崭新的时代已呼之欲出。
今年以来,当智能手机以月均11.5%的速度在中国市场取得爆发性增长,中国手机市场再次吸引了全球手机制造商的眼球。欧美、日韩和本土企业,甚至我国多家移动运营商,均嗅着气味而来,寻找新机遇。在过去10年里,全球PC互联网的中心在美国,而下一个10年,移动互联网的中心将会在中国。凭借手机用户庞大的市场优势、终端制造能力强劲的先发优势以及IT人才众多的技术优势,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而中国现已站到了全球前沿的位置。
一般来说,一个新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保有量达到10%时,就会出现爆发性增长。中国3G手机正处在这样的黄金时期,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无疑是“命中注定”。不难看出,随着智能手机普及步伐加快,中国开始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成为手机厂商市场布局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中国的移动网民潜力巨大,未来可能是最活跃的,中国巨大的发展机会很有可能来自移动互联网。中国智能机市场的崛起,对于国内手机产业链的各方——厂商、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等,都是一个重大机遇。但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个庞大市场转化为一个金矿,而不只是凭规模取胜。要做到这点,需要各方从产品、应用乃至营销策略等方面不断深耕细掘。
展望下一个十年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长 陈智仁
下一个十年,中国银行业的重点会是“走出去”。现在有很多的中资银行都在布局全球化网络。内资银行走出去,香港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内地大型的银行到香港上市,是金融改革开放和金融系统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上市不仅是为募集资金,更是为了接受考验、接受监管。此外,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会吸引很多海外优秀企业进入内地,对企业银行业务来说也有很大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马文婷 整理
◎昌荣传播集团CEO 党郃
入世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广告业也迎来了快速的黄金十年。截止到去年,中国传统媒体广告总投放额已超过5800亿元人民币。中国广告市场也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广告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中国广告业将继续伴随着中国企业和中国媒体的成长,加快国际化专业水准建设。我们相信,即将到来的十年,中国广告行业将诞生属于自己的本土广告传媒集团,有志的广告行业同仁,将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继续努力。
本报记者 苗慧 整理
◎汉王科技董事长 刘迎建
入世,对中国数字出版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中国数字出版可以更加方便地汲取数字出版产业相对较发达、较完善的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也给像汉王这样的处于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只有迎头赶上,达到世界水平,才能为大家所认可,才能在国际化经济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实现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国企业自强不息的努力下,在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积极参与下,中国数字出版将继续高歌猛进。
期待中国数字出版迎来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 苗慧 整理
◎中国国际商会副秘书长 林舜杰
入世10年,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这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对于国际化竞争经验尚浅的中国而言,10年代表着一个新的起点。未来10年,中国在全新的经济格局中压力仍然巨大。中国必须准备好,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中变得更坚强。
本报记者 高晨 整理
◎道达尔集团驻中国总代表 努北堂
就全世界看,石油的生产将达到最高峰,同时,全球需求却依然强劲增长。未来10年,欧美的需求会下降;新型经济体包括中国、印度、南美等的需求会继续增长。未来能源需求会不断增多,以后不管是中国还是国外,和中国企业合作是未来的着重点,我们可以和中国公司优势互补,实现更多价值。
本报记者 张艳 整理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 杨再平
过去十年,中国银行业更多的是“引进来”,未来十年,要更多关注外线作战。企业走出去了,海外投资增加,而金融服务滞后,需要银行业“走出去”,这需要熟悉外面的文化、法律、市场环境。目前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的分支机构,主要还是做华人生意,没有真正进入当地主流社会,还没有真正“走出去”。另外,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人民币结算试点发展势头很快,但离岸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如何疏通、回流及相关的产品服务的配套完善,是我们未来要考虑的问题。
本报记者 高晨 整理
◎格兰仕集团副总裁 陆骥烈
未来十年国际化是最核心的使命。国际经济环境对竞争格局的影响,资本市场对于世界产业格局的调整性影响,国际消费市场对于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等,都为中国品牌崛起并成长为世界消费品牌提供了重要机会。本报记者 祝剑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