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观天下 知中国

地方版"四万亿"遭疑 专家:招商愿景非花钱计划

2012-08-08 21:1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地方版“四万亿”遭疑 专家称属“招商愿景”非“花钱计划”

在中国高层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后,各地政府近来陆续公布其经济发展规划。动辄千亿的投资数据,让市场担心,或将加剧产能过剩和地方债务压力。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此番列出大量项目主要是为了拉动民间投资,而不是想靠政府拿钱。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的地方版“四万亿”并非是花钱计划,而一个招商引资的良好愿景。

7月以来,宁波、南京、贵州和长沙等地的“稳增长计划”陆续出炉。其中,贵州将筛选出总投资预计达3万亿元的项目、长沙宣布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的195个重大推介项目等消息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一时间,“地方版四万亿”的说法喧嚣尘上,质疑声也随之而起。有专家指出,盲目增加投资好比使用强心针,在短暂的兴奋后,会让经济陷入更深危机。

对此,刘尚希表示,近期陆续出炉的地方规划和2008年“4万亿”保增长方案有着诸多不同。

从时间上说,各地此番推出的都并非短期规划,许多是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为跨度。从空间上讲,今年上半年贵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8.1%,而上海只有4.5%。中西部投资增速差距,显示各地的投资考虑到了其城镇化程度这一实际情况。

在刘尚希看来,近来的地方投资热潮虽然与稳增长有一定关系,但并非是保住增速的权宜之计。他解释说,目前,全国性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机(场)”之类已无太多空间,但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余地,相关工作自然需要由地方来主要实施,这是中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变化的必然结果。

而近阶段的稳增长与以往相比最突出的一点差异,就是市场力量在增强。刘尚希指出,在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撑、向银行贷款和发行地方债受到严格监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已没有能力来自行承担巨额投资。因此,和“花钱计划”相比,这些项目规划更像是地方政府吸引民资的“招商宣传”。

刘尚希表示,2012年1到5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4.3%、27.4%和32.6%。在大量民间投资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如果地方政府引导得当,其项目是不用为钱发愁的。

而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关键是要加快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允许社会力量进入。这也是当前地方政府在稳增长中摆脱财力困境,发挥更大作用的基本路径。

刘尚希表示,虽然人们为地方的投资冲动感到担忧,但只要工业化尤其是城镇化在中国整体上还没有“完工”,投资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将扮演主角。但必须认识到,地方的投资具有两面性。若理性导航,其将是巨大的建设力量;若仍由GDP崇拜导航,其就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的巨大风险和潜伏危机。

刘尚希强调,投资本身不是问题,钱怎么来?怎么用?其中的风险是否被揭示、被认识、被控制才最关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