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大众设计及创新技术沟通会上,我们有幸见到了大众汽车品牌车型设计负责人克劳斯·比绍夫先生(Mr. Klaus Bischoff),在随后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比绍夫先生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大众汽车在产品设计方面的一些理念,并回答了一些与中国市场息息相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比绍夫先生对于大众在全球的设计中心的分布进行了介绍,大众在全球一共8个地区设立了设计研发中心,中国就占据其中的2个,地点分别位于长春和上海,由此可见大众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非常之高。
随后,比绍夫先生拿出了大众最具代表性的产品——高尔夫,并且毫不避讳的阐述了大众在上世纪70年代大众曾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难期,而正是当时意大利人对于高尔夫车型的设计将大众拉出了泥潭,随后的故事人尽皆知,大众将高尔夫这款车型打造成了全球销量最高的汽车产品,而这家意大利设计公司目前已经被大众收购于旗下。
比绍夫先生还介绍到,大众总是会在设计与技术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为了达到这个平衡点,并且满足技术上的一些要求,当他所率领的300人的设计团队在面对1000人的技术团队的时候,会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在保证大众最精华设计元素的同时,坚持设计与技术并行的思路,其目的均是为了能够让最终的产品达到最佳的表现力。
但是,比绍夫先生随后也补充道,大众对于设计天赋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
在高尔夫之后,比绍夫先生还着重介绍了UP这款车型,也许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这台微型小车离我们还是很远,但是在德国的大众本部看来,UP却是当前旗下最为重要的战略车型之一,并且正是这款产品为大众彻底打开了电动车的大门,该款产品在欧洲市场的表现让大众感到非常的欣慰,并且在欧洲充电配套设备的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大众旨在将其打造成为像高尔夫、甲壳虫那样的经典产品。
最后,比绍夫先生谈到了关于差异化设计的话题,这似乎也是我们中国消费者比较关心的一个部分,而比绍夫先生似乎也早有准备,他介绍到:大众未来将会在车型差异化设计上投入更大的力度,像桑塔纳、迈腾、辉腾这样三个不同级别的产品将会在外观设计上能够被根本的区分开。
记者问题:
1st:大众为何将中国市场的紧凑型三厢车都做成同一个样子?在中国,消费者在分辨宝来、捷达、桑塔纳和速腾的时候,经常要走到车辆的尾部看到标识后才能认清到底是哪一款车型。
比绍夫先生:大众汽车在中国的设计目前尚处于一个基础建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能够理解中国的消费者在花了不同的钱后买到了相似外观造型的产品,但是我们当前的目的是增加中国消费者对于大众车型家族式脸谱的认知度。
编辑视点:作为大众在中国投放产品最多的一个细分市场,中国的消费者从高6开始对于大众的家族式设计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似乎正在对其进入到一个审美疲劳的阶段。
2nd:中期改款的大众CC刚刚在中国市场投放不久,其改款后摒弃了泪眼大灯的设计,但是据我了解,相当一部分的中国消费者非常怀念这个经典的设计,大众为何没有将这个设计继续传承下来?
比绍夫先生:我们在经过一系列的调研后,认为泪眼前大灯的设计需要作出一些改变,我们希望拥有更为宽泛的前脸,这就需要原先泪眼的设计作出相应的调整去适应这个变化,而这样的设计会让整个车型显得更有技术感并且突出其运动性。
PS:当比绍夫先生被问到为何老款CC的格栅是横条式,在改款后变为十字网格式的时候,其略加思索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这是我们在听取中方设计团队的建议后,进行的改变。”
编辑视点:泪眼的设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比绍夫先生所给出的答案也可以理解,并且大众有一系列的调研数据证明改款后的CC在订单销量上的业绩依旧非常出色。
3rd:比绍夫先生从您刚才的介绍中不难听出,您对于大众UP这款产品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并对其极力的看好,但是UP隶属微型车市场,在中国这个细分市场几乎被自主品牌所占据,大众UP若进入中国的话,是否能够拥有像高尔夫车型那样的影响力和销量呢?
比绍夫先生:首先,大众UP已经完成了其在欧洲的所有预定目标,下一步这款产品将会打入美国市场,之后还会来到南美和中国市场,我们给这款车型的定位是[高端豪华微型车],至于会在未来的市场上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我们还要再看看。
编辑视点:比绍夫先生似乎也非常了解中国微型车市场的现状,并且肯定了两个讯息:UP一定会进入中国、高端豪华的定位预示着UP的售价不会很低,但是听比绍夫先生的分析,编辑认为UP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目前展望该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