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6·18”连州特大山洪,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和“格美”带来的连续暴雨成灾,致使我市遭受了1994年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连州、阳山、清城、英德、佛冈等地险情不断,纷纷告急!在洪灾面前,各级党政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全市军警民全力以赴投入抢险。
在抗洪抢险的现场还有记者,抓拍了一个个真实的抢险瞬间,记录下一篇篇感人的抗洪报道。
我在现场———是记者的职责。无意之间,现场采访记者的身影也进入了镜头。
连州特大山洪的灾区现场,北江清东围管涌现场,大燕河出险堤围现场,都能见到报社社长、总编辑潘伟的身影。他说:“报社总编辑就是本报的首席记者。”
地方新闻部主任郑伟文:
前后四次步行采访连州灾区6月20日,获悉连州发生局部性特大山洪,报社当即成立采访组,由我带队第二天一大早从清远驱车赶往灾区,之后先后四次翻山、涉水共步行20多小时,进入灾情最严重地区。现场发回多篇报道,及时让读者获知灾区的情况。
磨破了一双运动鞋21日,记者到达瑶安迳头村时,断桥正在抢修,进入灾情较为严重的水上村必须绕道翻过一座山才能到达,身体肥胖的我,背着重重的照相器材,冒着酷暑,整整步行了3个多小时,到达水上村。27日,受报社委派,再次步行10个小时,走到洪灾源头的小东口村,回到住地新八村时,已是晚间的7点。28日,社长、总编辑潘伟又亲自带队,随连州市领导再一次步行7个小时,到当地察看灾情和慰问灾民,回来的路上,运动鞋的胶底已脱离。
采访中流泪,现场中捐款采访红心村寡妇赵乐花的遭遇,我忍不住落泪。洪水来时,她拉着老人和孩子三面受山洪围困,最后一家在一个稍高的地方抱着大哭并闭上双眼听天由命,灾后房倒了,田淹了、山林塌了,一夜间一无所有。然后嚎哭了起来。面对凄惨的一家,我把身上的200元作一点心意,捐赠了给她。
灾区住了一晚,让蚊子叮肿双脚27日,步行到瑶安的新八村已是晚7点多了,必须在灾情严重的新八村住一晚,由于工作人员比较多,记者只能和连州市委办一位同志两人同住一张床。晚上担心踢着对方,把脚伸到蚊帐外,第二天一早,发现双脚被毒毒的蚊子咬了20多处,之后,尽管用药涂擦也无济于事,回到连州市后,市委书记杨秋光见此情况,当即要让他的司机送记者到医院,至今一个多月蚊蛟的伤口也没痊愈。
英德采编部负责人周宏平:
6月20日,年逾五十的摄影记者黄宅裕,爬山涉水深入到连州市瑶安乡水上村采访。
7月18日上午8时许,阳光灿烂。在紧张不安中度过难眠之夜的英德市民,渐渐平静下来,而一场惊心动魄抢险就在此时悄然进行……
17日夜晚,记者在英德三防办守候到了18日凌晨。按预计,洪峰应该在12时前达到最高峰。17日晚12时前,洪峰却有所下降,水位为33.8米。然而,到了18日早上7时,北江水位猛然涨到34.19米,到了本次洪水最高水位。英德马上进入最紧急状态,更加严密地巡堤。8时15分,巡堤员报告险情:西岸防洪堤北段断岗山段发现管涌、跌窝。记者18日早晨8时40分,到英德三防办获悉这一险情,随即赶到现场。
大堤上,英德市领导及水务局等单位的几十人早先已赶到。但见跌窝处只有一平方米左右。大约十几分钟,裂缝从几厘米逐渐增大至10多厘米,跌窝处也在不断扩大,10多米宽的大堤已跌陷近4米。而按照如此速度,不用一小时,大堤将崩堤,那英德市区城北段包括人民医院等场所将变成一片汪洋。记者一边向报社领导汇报险情,一边抓紧拍照,在场的领导一再告诫记者:“不要太靠近,不要太靠近!……”
情况紧急,英德全市上下迅速动员,不到半小时功夫,记者发现不知从哪里“冒出了”100多台大车,10多台铲车。机关干部、公安干警、辅警、武警官兵、人武部干部职工及民兵预备役人员等1500多人抢险队伍赶到了现场。大堤现场人多而不乱,车辆排起长龙却井然有序。一台台大车有序地开近跌窝处,把一车车石头倒进管涌处;抢险人员在现场不停地装沙,运沙包。刚开始,铲子不够,官兵们用手扒泥沙,然后飞奔去管涌处……
在场的英德交通局长钟佩韶告诉记者,险情发生后,他立即通知交通局全体干部职工,每人上街带一台车来。许多车主一听大堤出险,都自觉赶到了现场。在100多台大车中,有一位司机开小手扶拖拉机“突突”自发赶到了抢险现场,特别“显眼”。现场指挥的清远市委副书记陈茂辉、英德市长谢杰斌等领导连称“精神可嘉”!记者事后还知,英德民营企业主王炳文先生等获悉险情后,迅速调运10多台大车到了现场。
现场采访后,记者回到英德市区发稿,但见商店照常营业,市民平静地走在大街上,一切都那么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