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记者,我在抗洪抢险现场
[ 2007-11-06 17:13 ]

清新采编部负责人刘勤也:

6月20日,年逾五十的摄影记者黄宅裕,爬山涉水深入到连州市瑶安乡水上村采访。

7月18日,“碧利斯”造成洪灾险情告急,记者一早就赶到清新县三防指挥部了解洪水上涨和前线抗洪抢险情况,得知飞来峡镇大厂堤围11.7公里处已出现洪水漫顶险情。此时,“三防”指挥部已经组织了30名抗洪抢险队伍整装待发,但“三防”指挥部的其他人员均已上堤抗洪,值班员又无法脱身,正为抢险队伍由谁带队而发愁。见此情景,记者就自告奋勇领着30多名抢险队员乘上中巴车赶赴受灾点。在途经源潭镇路段时,有段公路已被洪水浸淹堵塞了很多车辆,现场路政人员正在指挥疏通交通。然而,前线的险情紧急,如果排队等候通行势必要等很长时间,如果绕道英佛公路更要耽误几个小时。记者只好下车与公路的路政指挥人员说明情况,请求给予优先通行,并指导中巴司机稳住油门通过水浸路段,为抗洪抢险队员迅速赶赴现场争取了时间。到达现场后,记者来不及采访,只好先担当起30多人的抢险队伍临时“指挥员”,组织他们分头扛沙包、装填沙袋,直到当地的“三防”办工作人员找到记者,才将“临时指挥权”移交给他们,接着投入紧张的现场采访。

次日上午,洪水稍退后,飞来峡镇立即转入救灾复产工作,记者将受灾点供电设施遭到严重损毁的情况又主动向当地供电部门反映。当天下午,供电部门便组织人员赶到受灾点展开抢修工作、记者也随他们一起,将供电部门抢修水毁线路和设施的情况通过图文形式及时进行报道。

佛冈采编部负责人赖昔英:

18日凌晨,记者部值班副主任黄春明和记者何帆在清东围采访抢险。

7月16日和17日,由于受北江洪水顶托,佛冈县龙山镇35.7公里堤频频告急,16日凌晨1时47分,惊闻该镇下岳堤全兴段洪水漫顶决堤、良塘堤也面临决堤后,作为清远日报佛冈新闻采编部负责人,我随同县委办副主任温明源于17日一早就奔赴险情最严重的良塘堤,目击了抗洪抢险的惊人动魄的一幕。

记者在现场采访了正在抗洪的总指挥严小康以及部分官兵和镇村干部,洪水不断上涨,险情步步升级,无论官兵都处在紧急的工作状态,两只冲锋舟在不停地穿越,记者也随着大队伍忙着拍照和了解最新的汛情。中午的烈日炙烤着人们,忙碌了整个上午,在中午1点左右,抢险才告一段落。在河堤临时用四个木桩一张油毡布搭建的棚子,既是指挥部又是临时休息的场所,在大家非常疲惫吃着中饭的时候,倾盆大雨突然袭来,整个指挥部的油毡布掀起,一时雷雨交加,全部成“落汤鸡”。记者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第一时间护好拍摄的机器,别的都无暇顾及。大雨过后,人们又在烈日的炙烤下,一身雨一身汗的忙开了。我在避雨的时候,虽然有男同志的保护,但是在慌乱中,鞋带也扯断了。与我一起的还有当地电视台的记者,和大家一样,为了真实记录报道抗洪抢险的情况,虽然被雨水、烈日不断冲击、日晒,整个人又疲又倦,露出的皮肤晒得隐隐刺痛,但是谁也不敢离开半步。

接下来,18、19、20日跟踪采访救灾复产工作;22日至25日,几乎每天都到灾区或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期间,采访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和市长陈家记到受灾现场检查指导;26日,随省工作组到灾区采访;28日,采访市委书记陈用志到灾区视察。为了跟踪抗洪抢险和救灾复产的全过程,本报佛冈采编部记者亲临现场,都第一时间报道,并及时把佛冈的情况反映到报社。又惊又险又累地跑了10多天,报社发了100元的奖金,钱虽少了一点,但我很高兴,因为抗洪抢险取得了胜利,又因为我圆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