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5月16日,志愿者张微(中)和同伴在四川绵阳九洲体育场帮助灾民寻找家人。新华社记者 焦卫平摄
22日,在什邡市一个临时医疗点,一名来自吉林的志愿者正在救治伤员。这位中年女医生不愿透露姓名,也婉拒了记者正面拍摄她的请求。她说,她是瞒着女儿跑到灾区来的,她不希望家人为自己担心。
不为名利,但求尽心,这是许多志愿者的共同特点。“每个志愿者都是活雷锋。”在震区,记者不止一次听到人们这样说。
志愿者的义举,不仅仅是出于爱心,更代表着一种现代公民意识的趋于成熟。一位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指出:“在现代法治国家里,公民意识,代表着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自我认识,代表着公民对自我权利和义务的认知。成熟的公民意识,意味着公民把自己真正作为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国家和社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成都数百名出租车司机自发聚集到震情严重的都江堰,义务运送伤员。
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北京、上海多名白领职员辞掉工作,自费赶到灾区加入救援队伍。
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长虹这样知名的大企业,在地震发生9小时内便组织500人的救援队突入北川,成为大型企业救援力量的先行者之一。
著名作家张抗抗评论道:“这次灾情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把真实的信息公开,迅速地激起了中国国民自觉、广泛、主动参与救援的行动,这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我觉得这展现了中华民族正在成长中的公民意识,这种公民意识正在成长、成熟,我想它是改革开放30周年巨大进步的重要标志,所以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人们平常较少留意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也随之得到了悄然的提升。如果没有这次灾难,也许连我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种无形的进步是多么巨大。
22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被唤醒的中国》为题发表评论说:“在这次危机中,一种新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人们认识到了中国人的同情心和慷慨精神。这是一种集体顿悟,整个民族突然间意识到,在20年的经济繁荣中,他们改变了多少。”
他们,是勇于担当的中国青年
16日,在灾区青川县的一个路口,搭着一个小棚子。路边站着一排少年,自制的“志愿者”红布袖套戴在手臂上。他们顶着烈日,脸上淌着汗水,在过往车辆中穿来走去,给运送救灾物资的司机们指路,给歇脚的灾区群众送上一杯杯饮水。一个叫朱勇的孩子,手提塑料袋,将路人、车上丢下的垃圾,一点点拾起来。
在这场灾难中,许多青年志愿者表现出的爱心、执著和乐观精神,让无数成年人刮目相看。
23日出版的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多数志愿者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完全是自发自愿的,没有任何人的行政命令。他们有的驱车几千公里到灾区救助灾民。”这家报纸把志愿者称作“中国温柔的心”。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是饱含深意的。人们期待,历经灾难而正在成长的中国新一代公民,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将更多现代特质带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青年志愿者备受人们称赞,不仅由于他们的青春热情,更由于一种似乎超越其年龄的理性与成熟。
以追求个性而备受青少年追捧的“80后”代表性人物??作家韩寒,在地震发生不久,用自己的钱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大规模救援队伍进入前就踏进了条件艰险的灾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呼吁灾区需要帐篷和医疗人员,并理性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涌入灾区,避免危险和给救援“添乱”。
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读书的22岁女孩高婷,家乡就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听说父母受伤,她一度想立即回家去照顾他们,但是得知学校所属的西京医院要接治100多位来自灾区的伤员后,她作出一个决定:留下来当志愿者,照顾伤员。她说:“我选择留下,不仅因为我会说四川话,还因为我更能体会灾区患者们的伤和痛。”
“80后”“90后”年轻人曾经被指“缺乏社会责任感,过度自我”、在“蜜罐”中长大、沉迷于网络、花钱“月月光”。而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人们不得不对他们重新认识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发表文章说:“中国的年轻一代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他们知道伸出援手,知道承担责任,知道做出奉献,知道扶助弱者。”
这篇文章认为,重大事件的曲折起伏,大多牵涉民族情感、国家尊严或国际关系,使年轻人在这些事件中迅速选择自己的立场,确立自己的观点,从而在更长远的意义上,形成一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姿态。(来源:新华网成都5月30日电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