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徐体义向张炎大使赠送礼品
在南亚国家工作的使馆及其他派驻机构官员、教师等,他们的身份特殊而重要,对当地的了解和感知更为深刻,对于如何扎实有效地推进我们与南亚的合作,他们的见解无疑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地盘特别大,可以在大院的草坪上挥杆打高尔夫,用当地导游的话说,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使馆。在这里,我们拜会了张炎大使、公参张越等官员,并吃了一顿地道的中国晚餐。张炎先生1996~1997年间曾从外交部调任云南省外事办公室主任,当时,他对我们正在开展的全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非常支持,我曾到他的办公室听他长谈了一次,专门写了一篇访谈发表在《云南日报》上。我们到新德里时,虽然他很忙,仍然抽出时间接待了我们。张越先生长期在外交部工作,不止一次到过云南。因此,一见面大家就分外亲热,谈得也很投机。
10多年后再度见到张大使,感觉他变化不太明显,一样的温文尔雅,谈吐有条有理。“这里的人对云南有很深的了解和感情,兴趣也很大,从交往交流来看云南的优势还是蛮大的,活动搞得也很多,例如合作论坛、展览展销、文艺演出等等,只要是云南想做的事情,我们都愿意帮助,为云南发展与印度的合作而努力。”在介绍了近期山东、江苏、广东、天津、四川等省纷纷来印度开展项目合作的动态之后,张大使认为,将云南与加尔各答作为一个对接点,要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扩大在那里的承载。云南的主要资源和产业优势不在重工业,而是旅游、矿产等,一定要找到合作的交汇点。他特别建议关注一下金耐地区,那里是重要的外资投放地带,对华贸易的公司很多,有可能的话把航线从加尔各答延伸到那里。张越公使也认为,云南与南亚是比较近的地方,云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但与南亚的合作还不算多,关键是要发挥重点项目的辐射和联动效应。
在印度期间,我们得到国家旅游局驻印度办事处主任王向云的热情帮助。王向云本是云南老乡,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女性,她驻扎印度多年,轻车熟路,人缘很好,完全是个印度通。我们刚到加尔各答,第二天她便从新德里飞过来与我们会合,陪我们去考察《印度斯坦时报》、《政治家报》,还亲自为我们担任翻译。整个访问期间,她忙里忙外,不停地帮我们联络协调,我们每去一个地方,只要她没有同行,总会随时打电话过来问长问短,回到新德里,她还专门设宴款待我们。
问及印度的相关情况,王向云似乎无所不知,论及云南与印度的合作,她侃侃而谈、颇有见地。她认为,云南与印度在教育文化、白药等生物药物资源开发、旅游这些方面的合作潜力很大。她特别推崇加尔各答这个大通道,说它是印度东北部的中心和心脏,云南在这里设个点比较合适,可以开设一个综合性的云南窗口,展销特色产品,开展服务贸易,提供各类信息,还可以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驻印机构的支持。面向南亚开放需要有大手笔,政府一定要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孟加拉国和尼泊尔,我们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者——孔子学院的老师们接触,深受感染和启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尼泊尔负责广播孔子课堂的刘鸿祥老师,曾长期在那里担任记者,接近退休的他仍在兢兢业业地奉献着。另一名女教师告诉我们,她已经来了一年,还要呆一年,虽然条件差些,但在这里觉得很快乐,很舍不得离开。在达卡为我们担任翻译的年轻教师杨伟明,也是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孔子课堂的负责人,此前她还在达卡大学攻读孟加拉语研究生,她说在这里工作很忙,过得很充实,当地人对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兴趣特别浓。
我们特意到孟加拉国南北大学与云南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作了一次深入的采访。来自云南大学的周老师和两位志愿者介绍,孟加拉国人对学习汉语需求不断增大,孔子学院的一门课程已经进入南北大学的选修课,选修的人越来越多。从2006年至今,孔子学院已经培训了2000多人次,年纪最大的67岁,他们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习中国语言与传播中国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效果特别好。她同时指出,在教育合作方面,国内其他一些省份态度更积极、行动更快,近水楼台的云南其实并没有走在前面,希望在桥头堡建设中加大力度,进一步扩大交流层面、提高合作层次,因为没有教育文化的交流,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是很难进行的。
让我们向使者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为中国的富强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彩云之南的开放发展和更加美好的前程!
(来源:云南网 编辑:陈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