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主动请缨,要求去朝鲜前线。但是毛岸英对刘思齐说的却只是去执行任务。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毛岸英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可是自始至终,刘思齐一直蒙在鼓里,直到三年后,她才知道毛岸英当时出差去的地方是朝鲜,而岸英已经牺牲在了朝鲜战场。回忆起当初毛岸英离开的场景,刘思齐至今不能释怀,始终觉得她欠岸英一份情。
主持人:欠什么呢?您并不知情。
刘思齐:正因为我不知情,他知情,他心里是明白的,他知道他可能就回不来了,我一直记得,他最后走的时候,我在医院住院,我起来,起床送他到医院门口,他不让我再送远了,他给我深深地鞠躬了,腰弯得很低,我当时就不明白,从来没有过,可能那时候自己太年轻。
主持人:没多想。
刘思齐:没多想。
主持人:当时毛岸英上朝鲜战场,他自己心里很清楚,但是却瞒着您,他跟您怎么说的?
刘思齐:他就说他要出差,他说我要出差,我明天就走。
主持人:那他在您面前对朝鲜就只字不提吗?
刘思齐:没有,一个字没有提,但是问了我一句,他说你知道有个朝鲜,你知道吗,我说知道,我说不是在打仗吗,他说是,就过去了。然后他马上就变了话题,我根本就没想到他的出差和朝鲜有联系。他是不是想告诉我,后来又忍住了。
主持人:他一走多长时间之内你们始终没有联系?
刘思齐:有三年,他走了以后给我来过一封信,来过一封信,任何话都没有提。
主持人:那信看不出来是从哪儿寄的?
刘思齐:看不出来,因为那个信是从内部带回来的,没有邮戳,以前经常是这样的,他走的时候有一句话,我后来回想起来,就觉得就明白了,那个时候他就跟我讲,他说我走了以后,可能你收不到我的信,别着急,他说交通不方便,因为1950年,我们刚刚建国,我们原来的生活就是动荡的,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谁也找不到谁。
主持人:所以这个理由是很成立的。
刘思齐:这个理由在我心里是成立的,因为有很多夫妇都是多少年都不通信,然后又碰到一起了,又再相见。假如我那时候年纪大一些,聪明一点,我可能会想到,我又年轻,我还很蠢,所以我就没有想到。一直到什么时候,侯波你知道吧,有个摄影家,专门给主席照相,有一天侯波给我一张照片,给我一张照片我一看,他戴着人民军的军帽,照的一张侧面的相,那张相后来找不到了。当时我心里一惊,我说他到那里去了。那以后我就开始着急了,就等待他的信了,开始觉得他可能是到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写信不方便的地方,总是有他那句话垫底,垫在那个地方。
1950年11月25日,美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狂轰乱炸,正在作战室整理资料的毛岸英还没来得及逃跑,周围瞬间一片火海,毛岸英被活活烧死,年仅29岁。
主持人:后来他牺牲的消息您是从主席那儿得到的?
刘思齐:对。
主持人:您那一天怎么想到不能再不问了?
刘思齐:我得到侯波那封信以后,一直不踏实,那天实在忍不住了,我就到主席办公室里去问,我说为什么岸英这么长时间没有信。
主持人:当时那个房间里是什么气氛,主席怎么表示的?
刘思齐:主席说,他已经牺牲了。
主持人:直接就告诉你了?
刘思齐:直接就这一句话,我脑子里头一片空白,以后就哭起来了,我自己就不知道了,我只是听到有人跟我说,你不要再哭了,主席的手已经是冰凉了,这样我才醒过来。
主持人:如果当时您就知道和三年后知道,这个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刘思齐:可能我心里会比较放得开,对主席,为什么?我知道了以后,这三年我可能不会去折磨主席。主席为了隐瞒这个消息,在我面前总是把岸英当做活着的跟我谈,谈到他,我经常在主席面前提起岸英的事儿来,说东道西的,主席还得哄着我,实际上他的内心我是知道的,我后来回想起来,他是非常痛苦的。
主持人:作为主席来讲,除了要隐瞒之外,有没有试图给您一点暗示呢?您后来回想。您当时是哭了一阵就被人提醒,然后自己就控制住了。在后来有机会去真正地宣泄自己的这种悲痛吗?
刘思齐:好像没有。我觉得没有地方去宣泄。
主持人:而且见人见尸都见不到,墓地也见不到,那时候能接受这个事实吗?
刘思齐:我不想接受,但是无可奈何。
主持人:是不是到第一次去扫墓才真正能接受这件事儿了?
刘思齐:对。我才觉得他真的走了,在这以前没有看,我总觉得他在一个什么地方活在那儿,他还活着,说不定哪天他就推开门进来了。
主持人:可是对您来说如果要想往下走人生的路,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才能重新开始。
刘思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