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7年,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有一系列重要的政策需要贯彻落实。对致力于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国来说,无论从何种意义上审度,今年都是关键的一年。
关键的一年,是指保持工作的连续与稳固,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重要事件发生。承接去年,今年继续是地方党委换届年,一批领导干部要调整岗位,在关系干部个人重大利益的时候,保证工作不断,人心不散,干部必须经受得住考验。今年还将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党员干部必须抓紧学习,为迎接十七大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理论准备、作风准备。今年同时是筹备奥运会的决战年,方方面面的工作将进入全面实施、冲刺阶段,以充分、可靠的软硬件迎接北京奥运会召开,也是很大的挑战。
关键的一年,也是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党中央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继续落实的一年。去年“两会”审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此后各部门、地方都推出了各自的规划。今年的任务,将是把这些规划进一步细化落实,遇到的实际问题会更多,难点会更多。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长期命题,如增强地方贯彻中央政策的执行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政策,也无不考验着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
关键的一年,还在于关键的改革关口一定要闯,关键的发展活力一定要尽情迸发,关键的治党、治政措施一定要坚决推出和落实。
如何迎接这个关键年?如何狠抓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上讲话要求,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努力学习,勤奋投入,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前进;增强公仆意识,才能有好的作风,自觉服务于群众,保证权为民所用;增强节俭意识,不但顺应民意,尤其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惟有端正意识,端正党风,才能将政策落实好,迎接关键之年的一切挑战。
《瞭望新闻周刊》文章:2007中国大事看点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无论是中国的政治日程安排上,还是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抑或是在新华社记者的新闻备忘手册上,甚至是在一些国际政要的行程安排中,2007年的中国都是大事不断的一年。
当今中国,能够称之为大事的,就不可能是一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全民共为之事。
如何为,如何共为,能否在全民共识的基础上实现全民共为,便反映出全体中国人办大事的原则、态度、价值取向。
五个政策原则
关键词:“执行力”“改善民生”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做好2007年的政府工作提出了政策原则:一是稳定、完善和落实政策;二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三是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四是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五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这其中,引人注目的有两点,一是把落实政策放在首位,落实,着重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执行力,真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再就是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原则提示是重要的政治提示。原则问题本来是不能讨价还价的,是必须落实和执行的。《政府工作报告》所坦承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也大都与无视甚至放弃政策原则,对相关政策执行力不够、落实不力有关。担心执行力不够,政策打折扣或落实不到位,政府的工作部署不能如约完成,仍是今年各界尤其是广大网民较为一致的今日之忧。
今年各项政策的含金量高,国务院各项工作几乎都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具体的资金投入作保障,尤其是对发展和改善民生,能使的招,拿得出的中央财力几乎都拿出来了。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各界人士直观而又强烈的印象。这反映了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诚意和决心。但与民生问题的投入多年累积的欠账和现实需求相比,这些财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须执行中央的相关政策,尤其是财政预算。就是要真正做到买酱油的钱不能用去打醋。这同样是个执行力问题。
物权法与企业所得税法
关键词:“平等保护”“公平竞争”
评价提交本次“两会”审议和讨论的“物权法草案”、“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时,国内外媒体不约而同地称这是两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
物权法不仅是民法核心,也是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基本法律之一。随着审议的推进,一个“主心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即以宪法精神为依据,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遵循平等保护物权的原则。
正如不少法律界人士所言,物权法是“确立人之恒产、树立人之恒心”的法律,其出台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具备更加坚实的法律基础。
而社会各界的期待在于:如何对照物权法,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清理,将一些不合物权法原则和规定的相关法律规定予以清除、废止,并及时制订相关的法规条例和实施细则,将物权法落到实处。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企业所得税法“将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为各类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
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表示,由于外资看重的是我国庞大的市场和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出台以后,外资的规模和结构总体上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其内部可能会发生互相并购的过程,有利于其资本结构优化;由于看好中西部地区的政策优惠,外资也可能会产生新一轮的西进运动,有利于我国整体的资本区域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说,外资来中国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规模和需求迅速增长,给企业成长带来巨大空间;二是看好我国的出口加工优势,包括劳动力价格低,产业群聚性强等比较优势。“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后,并不会改变我国这两个优势,因此总体上对外资的影响不会很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厉以宁说,这次税率调整引发的第二轮结构调整,会使得内外资的互补性增强,外资的利用效率会不断提高。
上海市外经贸委外资处副处长吴柏年说,从长期来看,两税合一可能使得一些单纯依靠中国廉价劳动力价格优势的外资企业面临一些困难,也可能受到在全球重新布局的压力。但与把投资转移到其他国家相比,他们更有可能将投资转移到依然有较大税收优惠空间的我国中西部地区。吴柏年认为,“这将给中国的持续发展增加资本支持。”
厉以宁提醒说:“在外资西进的同时,必须防止其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